历史是一座城市的记忆,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脉。“学习强国”长沙学习平台特别策划“‘青’听文脉长沙”系列,与您一起共享长沙的文化魅力!
简介:追溯长沙之名的由来,论证长沙之名的确立,何尝不是阅读一部丰富的长沙文化史和历代长沙人的奋斗史?从原始氏族部落到楚汉城邑,再到今天的特大城市,长沙的发展壮大,又岂止“往事越千年”?明月还是那轮明月,澄净皎洁;湘江还是这条湘江,不舍昼夜;可日新月异的长沙令人惊叹。谁能说出,如若再过百年、千年,长沙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亲爱的朋友,你知道长沙为什么叫长沙吗?长沙在被叫长沙以前是否有过其他名字?
据考究,在3000多年前,长沙还不叫长沙,而是叫“沙”。当年,屈原放逐沅湘,作《怀沙》,明朝的汪瑗在《楚辞集解》一书中为“怀沙”二字作注解:“怀者,感也。沙,指长沙。”屈原时代的长沙,湘江两岸“草木莽莽”,在行政区划中被称为“沙乡”。
为何叫“沙”和“沙乡”?这得先来“摆点儿古”。
公元前223年,秦国灭楚。在楚人进入之前,长沙这片区域在炎黄时期被称为蚩尤九黎,在尧舜禹时期和夏代叫为三苗部落,而在商代和西周时期,成为了三苗方国。涿鹿之战后,九黎部落余部败回撤至江汉平原,渐次演变成了三苗部落。三苗部落时常犯乱,受到尧舜禹多次征伐。舜帝“巡狩”南方,实则就是为了远征三苗部落。进入商朝,三苗部落被迫彻底退到以长沙为中心的长江之南,成为湖北、湖南、江西一带生活着的古越人的一个支系,叫作“扬越”,又被称为“荆蛮”“长沙蛮”,并在长沙这一片区域建立了三苗方国。岁月漫漫,湘水滔滔,“长沙蛮”们种植水稻,渔猎采集,不厌其烦地垦殖着长沙这片“不毛之地”,还创造了极富特色的古越文化:印纹硬陶文化。这一时期,北方王朝对南方“扬越”之地不断觊觎、侵犯,战事频发。《诗经》中记载,商武王的军队讨伐“荆蛮”,深入到险阻之地,打败“荆蛮”。“荆蛮”被征服,长沙第一次被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
商时的湘江之水浩浩汤汤,狂放不羁。江水流经之处,皆是一片水天泽国。雨水持续地将风化后的岩石沙砾冲入地势低凹的湘江,经过长年累月的沉积,形成了大片的沙滩和沙洲。枯水时节,河床见底,裸露的沙滩、沙洲一览无余。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把湘江冲出的沙滩、沙洲统称为“沙”。因湘江之滨沙滩、沙洲众多,长沙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名字:“沙”,“扬越”长沙人就地取“沙”之名,部落聚居。
周朝时期,天子东征南伐,“沙”部落被迫臣服于周,成为周朝抵御南越向北渗透的桥头堡。为了便于行政管理,周朝对其领土进行了区域分级划分,“沙”部落之地被命名为“沙乡”,其管辖范围多达一万二千五百户。只是,周朝基层行政管理能力松散、低下,社会动荡频繁,“沙乡”长沙人仍以氏族部落方式聚居。《路史》云:“沙,为长沙。”唐朝大历年间担任长沙太守的张谓著有《长沙土风碑铭》,其中引《遁甲记》曰:“沙土之地,云阳之墟。”沙土之地的长沙名曰“沙乡”,既直观朴素,又名副其实。
原标题:三千多年前的长沙叫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