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中抗日办事处旧址

闽中抗日办事处旧址为莆田市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闽中抗日办事处旧址位于莆田市城厢区龙桥街道田尾新村208号。

抗日战争初期,闽中地区通过和平谈判,把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80师独立大队,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年9月,闽中工委在莆田城关西来寺设立抗日办事处,以便双方联系,负责人方子明。1938年3月,国民党顽固派背信弃义,悍然发动“泉州事变”,谋害了工委和部队负责人刘突军,并将独立大队包围缴械。后经我方据理力争,国民党方面被迫同意把闽中红军游击队交还新四军,开往皖南前线抗日。1939年,国民党又推行“溶共”、“防共”、“限共”政策,并陆续颁布所谓“限制异党活动”的一系列-法令。面临这种局面,闽中党组织一边在庄边宁里举办训练班培训抗日干部,一边派张伯庭等同志到莆田沿海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1940年2月,闽中抗日办事处迁移到沿海忠门王厝村,在山区游击活动的游击武装力量也调派到莆田沿海工作,进行抗日救亡宣传。以“保家卫国”为口号,团结组织群众,发展抗日力量,扩大游击武装。当时正值沿海粮荒,抗日办事处发动农民向国民党县、区政府–,迫使当局发放了一批救灾粮食。因而抗日办事处在群众中的威信大增,有组织的不脱产游击队员达数百人。群众抗日热情的高涨,又招致了国民党的疾忌和恐惧。同年7月17日,莆田保安团调两边兵力,包围了王厝村,由于寡不敌众,张伯庭、蔡文焕等率队从后山撤退,保安团把抗日办事处几座民房烧毁,并对周围几个基点村进行洗劫和摧残。闽中党组织第二次公开抗日活动又遭到国民党的打击。为此,党的抗日力量只得继续向海岛前线转移。1940年8月,张伯庭抽调抗日办事处部分骨干参加长乐抗日斗争,剩下的武装力量挺进到与敌伪仅一水之隔的南日、黄瓜等岛屿和平海湾突出部地带活动,他们以亲引亲,以友引友,在各村建立交通站、联络点,特别是在黄瓜屿发展一批船渔民加入游击队,建立了革命据点。

闽中抗日办事处旧址原为明礼部尚书陈经邦别墅,其孙陈钟岱于明末抗清失败后在此削发为僧,并改别墅为西岩广福寺,清代重建。该寺坐东朝西,分前、中、后3座。前座为张琴书的“西岩广福寺”石匾的山门、金刚殿、钟鼓楼;中座为正中祀释迦牟尼佛,两旁为侍者,左边为韦陀,右边为伽蓝,两侧为十八罗汉的大雄宝殿;后座中为观音殿,左为地藏王菩萨殿,右为极乐清凉,左室为祀无了和月中、体玄禅师的祖师堂,右室为祀国师、礼部尚书陈经邦(1537-1616)的功德堂。两厢以走廊相连,有祖师堂和极恩堂以及僧舍斋房等。

闽中抗日办事处旧址西来寺于1984年12月被莆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莆田县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1月被莆田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莆田市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莆田市委党史研究室

龙桥街道:(一)概况
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龙桥街道是2002年4月莆田市区划调整后城厢区新组建的街道,为莆田市委、市政府新址所在地,办事处驻龙桥。辖区面积20.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992亩,林地7626亩,水域680亩。下辖龙桥、太平、北磨、下磨、兴安五个社区居委会和泗华、延寿、洋西三个村委会,常住人口5.9万。街道下设党委1个,党支部23个,其中非公党支部8个,…… 龙桥街道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