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秋色,自古便是文人墨客笔下不朽的画卷,它以独有的风姿,“穿越”千年时光,静静铺展于华夏大地的脊梁之上。让我们通过古人笔下的诗词,领略秋日的秀美风光。
终南南望翠重重,隐隐巫山十二峰。
遮莫为云更为雨,情知不是楚娥踪。
——明·王九思《秋日无题十首(其四)》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于秋日,站在终南山之巅,向南眺望时看到的景象,只见千峰耸翠,重峦叠嶂,远处巫山如黛,于云雾缭绕中隐约显现出十二座峰峦的绰约身姿。
其间,云雾缭绕,时而轻盈飘逸,时而厚重低垂,似是云,又疑为雨,但肯定不是巫山的神女。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唐·王维《山中》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置身秦岭山中,所见所感的秋日之景。荆溪潺潺悠然流淌而过,其间白石粼粼,若隐若现,随着天气渐趋寒凉,那曾经繁茂的红叶,如今也渐显稀疏。
山路蜿蜒曲折,宛如一条巨龙盘踞于山林之间,它虽未逢细雨绵绵,但苍翠的山色却浓郁得几乎要润湿了人的衣裳一样。
紫阁气沉沉,先生住处深。
有人时得见,无路可相寻。
夜鹿伴茅屋,秋猿守栗林。
唯应采灵药,更不别营心。
——唐·张籍《寄紫阁隐者》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眼中的紫阁峰。首先从整体描写,紫阁峰雾气沉沉,诗人想要拜访的先生,就住在云雾幽深之处,导致诗人有时候想去拜访,却无路可寻。
其后,从细节入手,描写夜幕低垂,万籁俱寂之时,有小鹿相伴在茅屋边,金秋时节,猿猴守在栗子林分享收获。对于生活在这里的人来说,除了平日里采摘仙草灵药,再无其他杂事可以劳烦心性了。
秦岭之秋,是一首流动的诗,一幅变幻的画,它不仅仅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中华文化的深厚积淀。在这里,每一片落叶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每一缕秋风都吹拂着文人的情怀,让我们在古人的诗词中,再次领略秦岭秋色的无限魅力,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共鸣与感动。
原标题:在诗词里,提前领略秦岭斑斓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