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金秋季节,60多万只来自内蒙古大草原、东北沼泽和西伯利亚荒野的珍禽候鸟飞临鄱阳湖越冬。在能容纳数以百万计的珍禽候鸟栖息的广阔水面上,既有无比壮观的“天鹅湖”,也有令人叹为观止的“鹤长城”。
1965年出生的王小龙是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巡护员,他38年如一日,徒步巡湖40多万公里,用真挚的爱守护着鄱阳湖的美丽生灵,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我要守好最后一班岗”
国庆长假期间,“中国好人”王小龙和以前一样没有选择休息与家人团聚,而是带着新同事陈涛迎着湖区的大风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仔细巡查湿地的每个角落,密切关注候鸟的行为和栖息环境,记录候鸟的种类和数量,并对湿地的水质、植被、土壤等生态要素的变化进行了严密监测。这是王小龙第38个坚守岗位的国庆节了,他说:“今年国庆节是我人生工作中的最后一个国庆节,我要守好最后一班岗。”
王小龙18岁参军入伍,20岁从部队退役,他义无反顾地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故乡吴城,并分配到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吴城保护站工作。
从此,这里的一茎草、一泓水以及一声声鸟鸣就根植在他的骨髓之中。一身迷彩服,一双高筒靴,一架望远镜,一台相机,一辆摩托车,一天天,一年年,无论是烈日当空还是刮风下雨,从未阻止住他巡湖的脚步。从青春少年到花甲中年,这一干就是38年。
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中,王小龙与湖为伴,与鸟为伍,鄱阳湖畔的大小草洲上都留下了他铿锵的足迹。每天早上5点左右,王小龙就从被窝里爬起来,攀上吴城保护站20多米高的瞭望塔,用望远镜往候鸟聚集方位观察,然后出去徒步巡湖。就这样不论严寒酷暑,他38年坚守在湖区一线,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候鸟“守护神”。
“即便捅了马蜂窝,我也要干到底”
1992年冬天的一个凌晨,王小龙正在湖区巡湖蹲点,突然发现有人正在湖泊中偷猎。那个时候通信尚不发达,他只能徒步9公里赶往管理局报告。警方立即赶往现场,当场查获17艘涉案船只,并抓获34名涉案犯罪嫌疑人,收缴国家二级保护珍禽白额雁385只,进而侦破了一起捕杀、供销、贩运“一条龙”的重大盗猎案件。
在30多年的巡湖查处打击偷捕盗猎犯罪活动中,家里人一度抱怨他太较真,容易得罪人,一些好心人则劝他少管闲事。可是他觉得只要是为了保护鄱阳湖生态环境就没错,他说:“即便捅了马蜂窝,我也要干到底!”30多年来,王小龙先后参与查处破坏候鸟和湿地环境案例180多起。
同时,王小龙也知道,保护候鸟光靠现场堵截是难以从源头上阻止犯罪行动的。为宣传保护生态理念,王小龙经常带着自然保护区的相关法律法规,深入湖区的村庄、社区和学校,挨家挨户、上船登艇,耐心细致地向群众宣讲保护区政策法规,呼吁大家共同营造爱鸟护鸟生态文明的观念。
“我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几十年的巡湖工作,王小龙与鸟结下了不解之缘,先后救护放飞了300多只鸟类。有一次为了救一只受伤的小白鹤,他不慎滑进了齐腰的沼泽里,大呼“救命”。一村民闻声赶来拉他,他却说:“先救鹤。”从沼泽里出来后,他抱着小鹤跑回站里,给小鹤包扎伤口,买来小鱼和玉米喂它。放飞的那天,小鹤一步一回头地看着他,然后恋恋不舍地飞向远方。
在一次巡护过程中,他不幸摔断肩胛骨,术后不到一个月,就不顾医生和家人的反对重返岗位。自己不能骑车,就搭车下湖;受伤的手没力气,就单手端着望远镜和相机记录。湖区百姓都被他“鸟痴”的行动深深感动。“候鸟就是我的亲人,保护候鸟已经融入了我的生命,从保护这些自然精灵中,我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王小龙动情地说。
原标题:王小龙:湖区“精灵保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