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20年12月,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进会在贵州省遵义市召开。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和长征沿线的15个省区市齐聚一堂,共话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目前,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正稳步推进,重点建设区贵州段、江西段、福建段、陕西段、甘肃段发挥先行示范作用,已取得重要进展。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渡过湍急河流,翻越皑皑雪山,穿越茫茫草地。
在中国大地上,他们从东南到西南,从西南到西北,足迹遍布丘陵、峡谷、高原,于复杂多变的地理单元间反复腾挪。
他们是中国工农红军,他们艰苦卓绝的万里行军,叫长征。
让我们回看那段历史。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为突破国民党的重重“围剿”,保存有生力量,背负起北上抗日、挽救中华民族的重任,陆续离开革命根据地,踏上了战略转移的征程。
这次史诗般的战略转移,可谓空前绝后,仅红一方面军就行进了两万五千里。据统计,红军长征翻越了18座高山,其中5座为终年积雪的雪山;渡过了24条河流;通过了我国面积最大的高原泥岩沼泽区——若尔盖湿地……粉碎了上百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在陕甘宁地区胜利会师。由此,开启了中国革命的新阶段。
1.长征国家文化公园 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制度保障
国家文化公园作为一种公共文化载体,既是国家的象征,也承载着民族文化的内涵。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保护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遗产,可以增强人们对中华文明和民族精神的认同感。
2019年7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
2019年12月,这一方案正式印发,标志着国家文化公园进入了分阶段、分重点建设的新时期。
202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建议》指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古籍保护、研究、利用,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加强各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与长城、大运河、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一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制度保障。
然而,长征作为军事史上的伟大奇迹,决定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与其他国家文化公园比起来,有着鲜明的特点。
2.艰难险阻与壮阔美景并存 长征跨越地势三大阶梯
长征前,红军的势力范围主要在江西南部和福建西部,这里是赣南山地,江南丘陵的一部分。
长征开始后,红军从处于地势第三阶梯的江南丘陵出发,沿着江南丘陵和南岭(又称五岭)间的缝隙进入第二阶梯,向西深入到云贵高原腹地。
南岭是一片破碎的山地,海拔通常在1000米以下,较高的山峰海拔高达2000米。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南岭有五条近南北向山脉耸立在第三阶梯上,这里既是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也是湖南、江西、广东、广西行政区域的划分依据,至今仍是湘、赣、粤、桂四省的边缘地带。
红军沿着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间隙继续西行,通过四川盆地边缘和横断山的高山峡谷北上,尽管沿途风光壮美,但红军走在艰险的道路上,一定无暇欣赏。这是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交界地带,大部分在今天的四川境内,高山峡谷纵横,雪山草地交织。
红一、四方面军在经过今阿坝地区境内时,翻越了长板山、打鼓山、夹金山、梦笔山等高山。红二、六军团从云南进入甘孜地区之后,翻越藏巴拉等海拔均为4000米以上的雪山。
川西北若尔盖地区,主要涵盖今天的若尔盖、红原县的大部分和松潘县小部分区域,这一地区的海拔3500至4000米之间。草地蔓延到天际线;沼泽地,水草交织盘错;草下的泥浆如胶,人陷进去看不见头,马陷进去看不见颌。草原气候变幻莫测,经常刚刚还是艳阳高照,忽而暴雨倾盆,夹杂着冰雹,而年平均气温更是低至零下。
草原地区气候恶劣,不可预测。每年5月至9月为草地的雨季,使本来已经泥泞的沼泽,成为漫漫泽国。红军就是在冬季过草地。
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地势险峻奇绝,非常人可以征服。
过了草地,红军的足迹在青藏高原东缘一路北上,抵达黄土高原。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达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的将台堡,与中央红军会师,结束了艰难而伟大的长征。
1935年10月,毛泽东写下《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跨越地势三大阶梯,途经的山地、河流、高原与红军坚毅的精神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不朽的史诗。
3.讲好长征红色故事
长征初期,红军即遭受重创。湘江战役,5天5夜,红军从出发时的八万余人锐减到三万余人。遭遇挫折的红军从湖南和广东翻山越岭进入贵州,继续长征征途。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离不开长征精神的传承。作为我国独一无二、无与伦比的文化遗产,长征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工农红军的坚定革命信念、崇高精神追求、永不言败、不怕牺牲的革命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品格的集中体现。
长征的事件性,决定了把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作为事件发生场景的意义。尤其是长征遗址,每一处遗址都与历史事件、红色故事紧密相连,而遗址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系统的保护和开发。
长征沿途的历史文脉、风土人情、建筑特色和自然风光,构成一条贯通我国东南地区至西北地区的遗产廊道,充分体现出地理、文化和民族的多样性;如今的长征路线是沿线地区重要的文化资源和名片,对于地方社会、文化和经济建设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长征的历史进程和行军路线,是长征最重要的见证和实物载体,也是我国国家记忆的重要组成,承载着国民的集体记忆与情感。
学习和体验长征精神、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兼有文化线路、文化景观、革命文物、乡土建筑等多重遗产属性,规模巨大、遗产构成丰富、类型独特珍稀,对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启动 沿途15省都做了什么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以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中央红军)长征线路为主,兼顾红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长征线路,涉及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15个省区市。
自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启动以来,中央宣传部坚持国家站位、突出国家标准,强化组织领导,发挥制度优势,加快推进各项工作。积极推进长征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陈、英雄烈士纪念设施、博物馆、纪念馆提升改造,打造长征精神主题的精品陈列和展示体系。实施数字展示工程,打造永不落幕的网上爱国主义教育空间。开展国家文化公园形象标志征集,组织发布“重走长征路”系列宣传用语。
文化和旅游部启动编制长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专项规划,谋划提升“重走长征路”全国红色旅游主干线路,以及突围之旅、转折之旅、出奇之旅、团结之旅、挑战之旅、卓绝之旅、曙光之旅、会师之旅等8条专题线路。同时,编制完成了《四渡赤水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区域性红色旅游规划,为推进长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沿线15个省份积极落实《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施方案》,深入挖掘当地红色文化资源。
贵州坚持轻资产、重内容、新方式建设思路,不搞贪大求全,注重差异化,避免同质化。对规划建设项目,贵州形成了分层分类分期规划建设体系,确保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科学有序推进。
福建全面普查全省的长征文物文化资源,对各类资源进行立体化呈现,通过提炼文化符号、视觉元素,组织拍摄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充分反映长征福建段的文化特质。
湖南专注讲好“通道转兵”、汝城“半条被子”、湘江战役陈树湘“断肠明志”等历史故事,深入挖掘红二、六军团长征出发地旧址和伟人故里等红色资源,打造五大核心展示园。
甘肃有大量红军长征途经时留下的宣传标语,现有483处不可移动、12536件可移动革命文物。甘肃着力挖掘展示红军长征途中反映军民鱼水情的生动故事,展现党的“为民”本色,并将“老百姓把共产党看成是自家的党,是老百姓的党”落实到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设计建设理念中。
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位于青川甘交界地,是红军长征唯一经过青海的地方。青海拨专款对遗迹进行大规模保护修缮,设立长征精神传承教育基地,创作推出文艺作品,组织开展“薪火相传·再创辉煌”等一系列红色文化活动。
江西围绕“道、馆、址、园、院、品、神、遗”大力推进项目建设。于都县祁禄山镇长征步道已基本成形,吸引了不少游客和团体体验;遂川县新建五斗江“十送红军”体验园等,形成一条精品旅游线路;金溪县抓好“红色后龚”中央红军总部旧址群提升项目,建成游客服务中心、红军食堂等。
广西依托桂林建设国际旅游胜地,积极打造多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不断完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沿线景区景点和公共服务设施,实施灵渠南渠保护修缮等项目建设,策划大型实景演出节目。
云南以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红色旅游小镇建设为重点,打造威信扎西、寻甸柯渡、禄劝皎平渡、元谋龙街渡、丽江石鼓镇等文旅融合示范区。云南在“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上设立了“红军长征过云南”专区。
陕西将重点推动延安革命纪念地景区创建5A级旅游景区,积极申报文化旅游提升工程,支持志丹县保安革命旧址周边环境整治工程建设。陕西正推动延安圣地河谷、枣园文化广场等重大红色文旅项目进行内容衔接,使之成为承载“长征精神”重要载体。
河南积极加强立法保护,深化长征沿线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问题研究和立法建议论证,推进保护、传承、利用等理念入法入规,规范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河南段建设活动。
湖北建立检查监督机制,要求相关部门和市州围绕整体安排,聚焦重点任务、重大工程、重要项目,适时开展专项督导,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
广东全面深入研究红军长征历史史实,运用大数据、多因子叠加等技术方法评估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游憩资源、服务设施等,为编制规划提供底图底数。
重庆积极加强协同推进,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建设,加强与贵州、四川等周边省份沟通协作,力促形成资源共享、规划衔接、线路共推、管理互鉴、市场互动。
四川注重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十四五”规划等衔接,充分调动各地各部门积极性主动性,抓紧开展立项审批、用地规划、资金筹措等前期工作,建立起省、市、县项目库。
宁夏是长征文化与长城文化、黄河文化多点重合之地,将长城、长征、黄河三个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重点任务。
5.未来三年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将进入“快车道”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启动以来,贵州被确立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当地根据红色文化资源分布情况,突出长征中“生死攸关命运转折之地”的鲜明特色,确立了“一核、一线、两翼、多点”的总体架构。
其中,一核,即以遵义会议会址及周边文物为核心;一线,以中央红军长征线路为主线;两翼,以红二、红六军团长征遗迹为两翼;多点,是指其他具有代表性的节点。
2020年12月23日至24日,在贵州省遵义市召开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进会中,中宣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到2021年底,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管理机制初步建立,规划部署的重点任务、重大工程、重要项目初步落实,重点建设区建设任务将基本完成。到2023年底,其他建设区将基本完成建设任务,长征沿线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协调推进局面初步形成。
80多年过去了,长征精神依然感动并且鼓舞着每一个中国人。
在不久的将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将“贯通”曾经的长征之路,那一串串生动鲜明的文化符号也将赋予新时代“长征”不同寻常的力量和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