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主持下,重庆市黔江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重庆市地矿局208地质队与国家自然博物馆、云南大学相关学者共同完成的晚白垩世鸭嘴龙类恐龙研究工作取得新进展,在中国西南地区发现了首个早期鸭嘴龙类恐龙——长生黔江龙,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期刊《白垩纪研究》在线发表。
长生黔江龙的属名以化石产地黔江命名,种名赠与最早发现黔江恐龙的地质专家王长生。其标本发现于黔江上白垩统正阳组地层,为一具部分完整且关联的鸭嘴龙类恐龙骨骼,包括下颌、背椎、后肢、完整的腰带以及关联的前部尾椎。形态学和系统发育研究结果,均表明其属于一类晚期分化的非鸭嘴龙科鸭嘴龙超科恐龙。
研究人员估计,长生黔江龙大约长8米,并且为四足行走。目前,已结合其他相近的鸭嘴龙类化石,对其标本进行了科学复原。通过长生黔江龙化石完整的腰带以及关联的尾椎,可以判断其生活在附近,死亡后搬运距离不远。
长生黔江龙是重庆第一个被正式研究命名的白垩纪恐龙属种,也是首个发现于中国西南地区的鸭嘴龙类恐龙。其一系列原始和衍生特征反映了从“非鸭嘴龙科鸭嘴龙类”向“鸭嘴龙科”演化过程中的形态学转变,系统发育分析也确认该类群处于鸭嘴龙科以外的进化树的较高位置。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徐星表示,中国西南地区的恐龙化石发现主要来自侏罗系地层当中,白垩系的化石材料非常稀少。鸭嘴龙类是白垩纪晚期代表性植食恐龙,已知早期鸭嘴龙类恐龙大多发现于亚洲,特别是中国的北方和蒙古国南部。此次在中国西南地区发现的长生黔江龙有助于理解鸭嘴龙类早期演化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物地层学意义。
据悉,重庆恐龙化石资源丰富,已在29个区(县)70多个地点发现了恐龙化石线索。此前发现的重庆云阳侏罗纪恐龙动物群,命名恐龙新属种6个,串联了亚洲侏罗纪恐龙的演化历程。下一步,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将组织力量继续加强对黔江恐龙化石的保护,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提升保护质量。同时加强化石产地的综合研究,探索恐龙化石的沉积环境及其古生态特征,力争在黔江地区建立新的恐龙动物群。
原标题:我国西南地区发现首个早期鸭嘴龙类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