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海文化名村

定海文化名村

定海,古称“亭角”,扼闽江口,地势险要,距省会福州75公里,素有“闽江北喉”之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早在唐末五代时,闽王王审知就在这里开辟了我国最早的对外贸易港——甘棠港,与泉州的“刺桐港”齐名,同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琉球国的航海图上,明确标明定海是古琉球国航行中国大陆的第一站。元设巡检司,明立千户所,为明代福建五大水寨之一,享有“会城重镇”之称誉。定海境内山峦逶迤,海岸曲折,岛礁众多,夹以绿树红花,浪飞鸥翔,桅樯林立,构成绚丽亮丽的滨海风景线。元代烽火台、明代九龙禅寺、古城堡、抗倭五忠墓、抗倭记事碑、倭头坡、古琉球商人墓、波斯摩尼教石刻、明清古宅、天后宫、城隍庙、真武殿、三官堂以及“战备年代”遗留下来的掩体、坑道、炮台等历史古迹,无不勾勒出定海的古朴与悠远。定海民风淳朴,民间文化丰富多彩。独特的民俗文化,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前来观光览胜。

20世纪70年代末,当地渔民在定海湾内作业时陆续打捞出一批唐宋至明清时期的陶、瓷、铜、铁等器物及古船船板。1990年起,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室与澳大利亚海洋博物馆等单位合作,对定海海域沉船进行比较全面的调查,在海底共发现10多处宋元明不同时期古沉船遗址,其中以白礁一号沉船的宋船龙骨和大量瓷器、白礁二号的明船青花瓷为殊。

经过十余年的水下考古,发掘出上万件宋元至明清的黑釉瓷、青瓷、青白瓷、青花瓷、酱釉陶、素色陶等陶瓷器部分古船遗物,从而表明白礁附近海底是一处宋、元时期的沉船遗址,为中国宋元时期的海外交通、陶瓷外销等提供重要的科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