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第九届中国(开化)根雕艺术文化节暨2020“钱塘诗路·开化寻源”活动在浙江开化根缘小镇启幕。
作为开化每年一度的文旅盛会,今年的根雕艺术文化节以“诗话钱江源·寻根好地方”为主题,活动为期一个多月,包含诗词采风研学、全国非遗诗词大赛、汉唐文化展示、环球旅游小姐巡回赛、钱塘江诗路文化带根源地研讨会等10余项活动。
留名“吉尼斯”,开化拥有“全球最大的根雕博物馆”
“让我们恭喜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成功留名‘吉尼斯’!”开幕式现场,随着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相关负责人接过吉尼斯世界纪录官方机构颁发的证书和牌匾,开化县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宣告正式通过吉尼斯世界纪录官方认证,成为“全球最大的根雕博物馆”。
据悉,开化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以根雕艺术、盆景艺术、赏石文化与园林古建为载体,融华夏上下五千年历史璀璨的文化于奇根异木,涵盖地方景观、水域风光、遗址遗迹、建筑设施、人文活动、气候景观等六大主类文旅资源,仅释迦牟尼佛造像、巨型根雕五百罗汉阵、观音百相等佛教人文造像根雕作品就有4000余件,2013年成功创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世界唯一的根文化主题旅游区,也是开化县根雕产业蓬勃发展的展示窗口。
目前,开化全县共有各类根雕企业30余家,从业人员近2000名,年产根雕作品30万件,产值超15亿元,成为浙江省根雕产业重要集聚区,“开化根雕”成为继东阳木雕、青田石雕、黄杨木雕之后的“浙江第四雕”。以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为核心的根缘小镇,更是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全省第三批省级特色小镇,“世界根雕看中国,中国根雕在开化”的品牌愈加深入人心。
定位“根源地”,积极融入钱塘江诗路文化带建设
围绕“诗话钱江源·寻根好地方”的主题,本次根雕艺术文化节还洋溢着浓浓的“诗”味。启动仪式上,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和钱塘江文化研究会分别授予开化“浙江省诗词之乡”和“钱塘江诗路文化带根源文化研究基地”两块牌子;开化以钱塘江源头城市的担当,率先发出了推进钱塘江诗路文化带建设的倡议;钱塘江诗路纪录片之开化篇也正式开机。
据悉,钱塘江诗路文化带以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兰江—婺江—衢江为主线,是浙江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打造的全省四条诗路文化带中线路最长的一条,蕴藏着极丰富且宝贵的文明财富。地处钱塘江源头的开化县,就拥有丰厚的诗词文化底蕴,从五代时期发端,这里先后涌现出江少虞、张道洽、徐子荣等优秀诗人和《张实斋梅花诗》《竹素山房诗集》《竹林诗稿》等一大批诗文集。
为充分挖掘诗词文化,积极融入钱塘江诗路文化带建设,这两年,开化以“百里金溪诗画风光带”建设等为抓手,积极落实组织、政策、资金等要素保障,串珠为链、推陈出新地打造了一大批景区村、诗词村(校)及诗路文化驿站,不断扩大诗词文化辐射范围;同时,还通过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诗词创作活动,拓宽优秀诗词作品展示渠道,激发人民群众的诗词创作热情。
深挖源头文化,绿色生态引领高质量发展
位于浙皖赣三省交界处的开化县,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全县森林覆盖率80.7%,出境水质常年保持在Ⅰ、Ⅱ类标准,是浙江的优质“大水缸”,典型的江南小家碧玉;空气质量常年为优,县城负氧离子浓度每立方厘米3770个,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负氧离子浓度每立方厘米最高达40万个,被誉为“华东绿肺”,是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点赞的“好地方”。
独特的区位条件和优质的生态资源,赋予了开化“一江清水送下游”的神圣使命。近年来,开化着力补齐生态短板,牢牢把握钱江源国家公园建设的契机,以发展文化和旅游为发力点,打好品质蝶变、平台聚变、产业培育、配套完善、品牌强旅、服务优化等“组合拳”,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撬动了县域经济的绿色蝶变,成为浙江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典范和骄傲。截至2019年,开化县文化旅游产业已经连续17年实现双位增长,三次产业结构已逐步优化为9.9%、32.9%、57.2%。
“发展文化旅游是开化以绿色生态引领全县高质量发展的破题之举,这就要求开化牢记自己作为大江源头的使命,发掘好、利用好源头文化。”开化县委书记鲁霞光认为,在把浙江建设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时代实践中,开化仍需继续依托源头既有的生态、文化资源,全域打造美丽大花园的核心园,努力建设成展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示范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