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土地日|湖南株洲四级田长话耕保——固本强基端稳“金饭碗”

湖南省株洲市作为全国第一批亩产过吨粮的地级市,一直是全省重要的商品粮调出大市。近年来,株洲严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重要指示精神,心怀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连续24年实现耕地净增长和占补平衡。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将继续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面加强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综合保护,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

坚持食为政首

强化政治责任担当

株洲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把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等大事要事办好办妥,将工作成效作为检验政治忠诚度、工作执行力的重要标尺,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筑牢粮食安全的思想基础。

株洲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压实压牢全市各级党委政府主体责任,逐级签订耕地保护“军令状”,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全力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遏制抛荒现象,坚决守牢全市259.21万亩耕地保护红线和231.54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底线。

党政同责,重若千钧。株洲将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工作常态化纳入市委常委会、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研究,统筹发展改革、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责任部门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切实做到“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坚持规划引领、效率优先,将耕地、永久基本农田、后备资源、恢复耕地空间等耕地保护各类空间上图落地,依法科学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用地与农业发展、粮食安全的关系。

坚持藏粮于地

守牢耕地保护红线

在确保耕地数量方面,株洲建立健全建设占用耕地从严审核机制,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严格执行定额标准、不可避让论证和占用梯次调优补划;坚持“以补定占”“先补后占”“占优补优”原则,扎实推进耕地恢复补充,逐步补齐耕地责任缺口。同时,株洲打造“人防+技防”的耕地保护多元立体格局,通过卫星遥感、铁塔视频、“四级田长+网格长”“互联网+监管”、违法举报平台等手段,构建天空地网一体化全覆盖动态监管体系,推广使用田长制信息“一平台三终端”,实现实时监控、动态管护,将问题发现在初始、解决在萌芽。对于违法占用耕地问题,株洲健全“田长+检察长”协作机制,以“长牙齿”的硬措施狠抓农田还耕复耕、土地卫片执法;强化违法图斑整改,对存量违法用地,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临时用地复垦未落实影响耕地安全问题,通过解剖麻雀、举一反三,推动全市类似问题整改到位。

在提升耕地质量方面,株洲大力实施百万亩农田产能提升工程,推动投贷联动等投融资创新模式,完成一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打造一批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区;完善农田灌溉排水体系,新增、改造一批重大水利设施工程,加快实现“蓄得住水、灌得到田、上得了山”。针对存量资源,株洲开展土地资源“一地一策”清查利用研究,鼓励城市和乡村建设盘活利用存量建设用地,推动适当规模的土地流转服务,扩大户均耕地面积,助推土地利用方式从依赖新增向挖潜存量转变。同时,株洲坚持良田粮用原则,加快推进茶陵“果树上山、耕地下山”试点,积极探索“小田变大田”,为农田增产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坚持藏粮于技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株洲利用工业基础强大的优势,以工业反哺农业、带动农业,通过农业高质量发展提高粮食产能。一是着力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搭建农业产业化平台,提升炎陵中草药、炎陵黄桃、白关丝瓜等产品竞争力。二是聚焦关键问题,按照现代化农业标准,学习国际先进理念思路,提升机械化、规模化水平。三是完善机制,建立农民、企业联系机制,提升企业积极性,打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堵点、卡点。

株洲还充分发挥全市创新要素集聚优势,以开展“创新成果转化年”为契机,引导推动一批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加强合作,推动更多农业创新成果转化在田间地头;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科技小院建设,深化与农业院士的交流合作,鼓励农业、土地专家加强田间技术指导,打造一批现代化科技示范园;抓好种业科技创新,开展水稻、蔬菜、油茶、茶叶、中药材等作物新品种选育,加大低镉水稻新品选育与应用推广力度,为全省乃至全国镉污染稻区水稻生产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株洲方案。

为了惠农增收,株洲着力从思路和结构上下功夫,推动种粮补贴方式从“只看面积”向“既看面积、也看产量”转变,实现“要多种粮、更要多产粮”;落实好耕地地力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益农惠农政策,完善补充耕地后续管护、再评价机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稳定粮农预期;深化“三社合一”综合改革试点,打造区域性、综合性、全程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大平台,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周边小农户提供代育秧、代抛插等服务,拓宽农户增收渠道,不断提升种粮积极性。(作者系湖南省株洲市委书记、市第一田长)

原标题:全国土地日|湖南株洲四级田长话耕保——固本强基端稳“金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