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穿行岁月长河

端午时节,赛龙舟。它承载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浪漫主义,在时代的潮流中一次次起航。那些竞渡的记忆,渐渐演变成一种传承,驳岸上人影攒动而江河澎湃,书写着一首首民俗的诗行。

“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这是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屈原写下这首《怀沙》后,抱石投江。传说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身体,未果,于是每年此时划龙舟以纪念之。这个“来回”就是“赛”的起始,这在魏征的《隋书·地理志》中有所记载:“其迅楫齐驰,棹歌乱响,喧振水陆,观者如云……”

随着朝代的更迭,另一种图腾出现了:祭祀。“龙舟”一词,本就充满无限遐想,这和“龙”有关,也和当时背景下的不知和未知有关。闻一多曾试图解开这些仪式的文化密码:“在《楚辞·九歌》里,首篇《东皇太一》为迎神歌,末篇《礼魂》为送神歌,中间九篇为娱神歌,合起来便构成了完整的礼仪。”也有说赛龙舟是为了纪念伍子胥,因为早在屈原之前就有了这种仪式。但历史的惊人巧合也不止一两处,这些探讨的悬念恰恰逐渐构成了民族文化的底蕴,引人追溯。

龙舟可以穿行历史长河,也可以穿行世间江湖。在央视最近开播的纪录片《龙舟》中,唐右神策将军王茂元的那句“汨水悠悠,言问其滨。归山高高,独揖清尘”将两个时空完美融合。这是第一次官方大庙的祭祀仪式,也将屈原、龙舟、端午三者正式联合在一起。这是对历史、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万物繁华,庄重而神圣。

其实,关于赛龙舟的野史也别有风趣。史记中官府曾屡屡禁止龙舟竞渡。明《兴化府志》提到:“竞渡有三害。破财一也。起斗争词讼,二也。不幸覆舟殒伤性命,三也。细民乐为之,官府终不能禁。”紧接着就是各种旁史反复佐证,唐代有士人“将钱物赌竞渡,因争先后,遂折舟人臂”一说;宋人庄绰的史料笔记《鸡肋编》记载湖北五月望日“大端午”竞渡时,各村“各雇一人凶悍者”;《夷坚志》记鄱阳一地竞渡之间,或有“抛石互击”“射弩放弹”等。

可以想象,这些争斗在近代戛然而止。有些像古龙笔下的西门吹雪和叶孤城,高手对决最好的表达方式是点到为止。先是规则挤出半个身位,激烈的竞逐需要强健的体魄和团队精神,在所有的竞技中,终点是唯一的参照物。其次是文明逐渐到来,技巧运用是核心价值的体现,各行其道是核心保持的制胜意志。

这是一个从国泰民安到国富民强的过程:从赛龙舟被列入国家体育正式比赛项目开始,到广州亚运会上龙舟首次成为正式比赛项目;从东京奥运会龙舟作为表演项目首次登场,到国际划联龙舟世界杯在中国举行……现代龙舟竞技不仅保留了传统的龙舟造型和划桨方式,还融入了现代体育竞技的元素,使得比赛更加精彩和富有意义。

习俗的脚印铿锵有力。或者,它早已成为流行的、世界的。龙舟的舵向应是个双向奔赴的话题。它是一种见证、一种传承和一种感知。历史的长河中,我们都是那个跟随龙舟在驳岸上奔跑的人。

原标题:龙舟穿行岁月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