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出游,文明相伴

面对即将到来的“十一”假期,各地景区纷纷推出优惠措施,一些互联网旅游平台投入大量补贴,旅游市场释放出一系列利好消息,广大游客出游热情高涨。数据显示,今年“十一”假期,一些热门城市酒店预订量同比出现大幅增长甚至翻倍,此前积压的旅游消费需求可能集中释放,我国旅游市场有望迎来一个小高峰。

旅游市场的这一轮“反弹”,市场能承受住吗?现有情况表明,各方面都已做好充足准备,对此充满信心。经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广大游客比以往更加重视旅行的安全、卫生和服务品质,健康游、安心游、品质游无疑是今年“十一”假期的关键词。文化和旅游部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文旅部门强化旅游产品弹性供给,深化旅游公共服务,在切实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前提下,有序推进秋冬季旅游景区开放管理。各地要按照“能约尽约”的原则,推动全国5A级旅游景区和重点4A级旅游景区严格落实分时预约制度,切实提升旅游景区服务管理水平。

针对游客“去哪儿游,人多不多,路堵不堵”等具体关切,旅游目的地需要全方位提升服务水平,在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方面给游客提供更加便捷、贴心的服务。比如,推进智慧旅游,动态发布旅游消费提示,让游客在出行前就能得到相关信息,合理选择出游目的地和出游路线;加大对多样化旅游目的地的宣传推介,让游客了解更多的个性化旅游产品,提供更多出行选择;加强交通流量、景区流量监控,科学引导游客分流;在高峰期增加弹性供给、临时供给,增加临时移动厕所,增开临时服务窗口,等等。多站在游客的角度思考问题,精准满足游客的出行需要,才能更好提升人们的游览体验。

推动文化和旅游消费提质转型升级,旅游产品的升级是关键。针对当前存在的度假产品不足、观光产品过剩的问题,有专家指出,要摆脱过去对门票经济的依赖,创造新的消费场景,体系化升级景区IP。事实上,对旅游企业来说,疫情是挑战也是机遇。一些企业在疫情防控期间狠抓培训、苦练内功,员工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得到了提升;一些景区更加注重线上推广、精准推送,扩大了影响,为游客出行提供了更多样化的选择。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旅游直播的兴起,越来越多“隐藏”在人们身边的美景、村镇、街巷,以及特色各异的民俗、民风、非遗、手艺等被挖掘出来,不少网友在跟随直播“云旅行”的同时,也希望进行实地探访、深度体验。综合来看,今年“十一”假期的出游选择会更加多样,相应的体验也会更丰富、更优质。

秋色正宜结伴行。对广大游客来说,出行过程中应自觉加入文明礼让的行列,对不文明行为进行抵制和监督,共同维护文明、舒心的旅程。文化旅游、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应加大对不文明行为的惩处力度。特别是在全社会共同抵制餐饮浪费行为的背景下,还要在旅游过程中积极营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将绿色生活、文明出行、反对餐饮浪费等理念融入旅游生活的方方面面,文明方能成为“十一”假期旅游的美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