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需要传承,也需要创新。互联网公益慈善、数字减贫,绝不仅仅是互联网和传统公益的生硬叠加,而是运用互联网思维激发出公益慈善事业的蓬勃动能,让互联网的乘数效应成为提升公益慈善事业水平的助推器。”在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互联网公益慈善与数字减贫论坛上,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秀军这样说。
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数字技术已成为促进经济发展、服务改善民生、推动公益慈善、助力消除贫困的重要力量。如何更好发挥数字化优势,推动互联网公益慈善与数字减贫,促进数字红利的普惠共享,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论坛上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仅在民政部指定的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上,近年就有500亿人次的网民积极作出捐赠。其中,2020年上半年,中国有近5000万网友通过互联网为抗击疫情捐赠;在今年河南洪涝灾害中,慈善组织借助互联网仅用两周时间就募集善款超15亿元。
网络公益慈善已经成为现代公益慈善最重要的形式和最鲜明的特征。然而,互联网公益慈善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诸多现实问题需要解决。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刘忠祥谈道,互联网公益慈善参与者背景多元,受助者需求碎片化,“一损俱损”风险增大。同时,还存在着慈善组织与公开募捐平台、捐赠人、受赠人之间法律关系需要进一步清晰,募捐平台治理机制不够完善,网上个人求助法律定位模糊等问题。
“社会对于新技术所带来的影响,评价都是多维度的。数字技术也是如此。统筹监管规范发展,设置好红绿灯鼓励支持企业在促进科技进步、繁荣市场经济、便利人民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成为数字技术产业的主旋律。我们也要直面这些问题。”腾讯公司副总裁杨健认为,商业逻辑和公益逻辑并不是对立的,通过一定的机制设计,将两者结合起来,有利于让社会价值创新真正地可持续。
如何更好地实现科技向善,通过互联网公益推动弥合数字鸿沟?芬香科技创始人邓正平表示,新电商在数字化助农、造血式公益、共同富裕等方面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新电商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帮助贫困地区打响农产品品牌,他们自主研发了智能推广服务平台,2020年累计帮助国内十几个省市销售农产品超6000多万斤,凸显数字化赋能扶贫公益事业的价值。
“结合自身擅长领域,发挥专业优势,最大化实现公益项目的价值,为帮扶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除‘贝壳山居’扶贫经验外,我们还将对乡村地区的帮扶从单一、分散、浅层向深度、聚合、综合转型,通过深度合作扩大公益行动的实际效果。”贝壳公益基金会执行理事长贾生平提到,他们除了自己员工外,还连接了几十万的服务者。“服务者与门店是其天然的公益资源。未来,将持续关注乡村振兴、适老化等议题,打造更温暖、更有力量的互联网公益新模式,为弥合数字鸿沟、助力共同富裕贡献微薄之力。”
“履行社会责任已成为互联网企业获得更广泛认同,生成更强可持续竞争力的内在要求。”蓝城兄弟创始人马保力介绍,在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公益慈善分论坛期间,他们参与到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发起的“三区三州”中小学图书室网络公益计划中,助力贫困地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落地;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通过捐赠物资、筹措善款、邀请防疫专家做客直播间等方式,积极参与防疫知识宣传和属地防疫工作。
马保力认为,在后疫情时代,互联网企业需要扛起更多社会责任,更好地利用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开展公益事业,推动数字减贫、信息无障碍等工作,实现数字社会的包容发展,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网民。(记者李政葳)
原标题:坚持科技向善!互联网技术融合公益慈善助力弥合数字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