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谱写雪域高原的环境监测动人篇章

5月初,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以下简称“生态监测中心”)水室主任陈旭和同事们开始忙着准备格拉丹东长江源专项监测工作。

“格拉丹东长江源监测工作一年有3次,我们要在夏天之前进去一次,夏季来临以后,那边就是沼泽地,车开不进去了。为此,我们还聘用了安多县玛曲乡5名当地群众帮忙,推进监测工作的同时助力乡村振兴。”陈旭告诉记者。

探索格拉丹东长江源,填补多项监测数据空白

格拉丹东是长江正源沱沱河的源头区域,长江的第一滴水从这里涌出。这里常年冰封,是生命的禁区。

时隔多年,陈旭依旧清晰地记着他们第一次前往格拉丹东长江源监测时的情景。在他们开展首次专题采样之前,这里没有开展过任何全面系统的生态环境调查,监测数据资料十分匮乏。

2021年,为了避开冬春季频发的暴风雪、道路封冻等情况,他们选择了在4月下旬第一次前往格拉丹东长江源进行监测。当时,缺氧、高寒、干燥、风雪都挑战着监测组人员的身心极限。面对极端天气,监测组里也有同事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提前下撤,但是坚守下来的监测人员还是顺利完成了地表水、生态指标、土壤、冰雪等点位的监测。

“我们最终还从源头徒步两个小时,一起从冰川末端的冰湖区域接力背下来一个30公斤的采样桶。说实话,能够参与完成这样的任务,我们感到很光荣。”生态监测中心主任贾小华说。

今年,那曲监测中心的张晓林是正在准备前往格拉丹东长江源的“新兵”。“对于一名新人来讲,这个任务既是挑战也是磨炼和成长。我一定会用心学习,快速成长。”张晓林表示。

坚持履职尽责有作为,保持区域环境质量良好

格拉丹东长江源的调查监测工作是生态监测中心填补西藏环境监测领域多个空白的开创性工作之一。此外,多年来,他们还开展了怒江源、雅江源等大江大河源头,珠峰国家级自然保护

西藏自治区绒布河、阿里地区大气臭氧等多个首次的专项调查监测,为守护好雪域高原蓝天碧水净土提供了监测数据支撑和保障。

西藏生态环境脆弱而敏感,独特的气候特征、地理位置和多样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可复制性,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守护好这里的山山水水,是生态监测中心每个人的不悔初心与使命担当。

索娜卓嘎已经从事实验室分析工作11年了。她和同事们一起经历过应急监测彻夜泡在实验室的时光,也有过离家驻扎中心分析国家网土壤样品的体验。大家在大量的实践中提升了自己的知识技能,也成为并肩探索、共同进步的伙伴和战友。

“在该奋斗的年华里别躺着,要通过努力工作让人生变得有意义,这是我们共同的心声和信念。”索娜卓嘎告诉记者,生态监测中心事业的进步也促进了团队中每个人的成长。

他们不仅统筹七地市监测人员“一盘棋”开展西藏自治区全区国家网地表水、土壤及区控地表水、环境空气、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等常规监测,还在色林错、扎日南木错、堆龙河、雅砻河等地开展地表水本底专项调查监测。当前,西藏自治区全区环境质量持续保持良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优秀。

谈及“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先进集体”这份荣誉,贾小华表示:“这既是鼓励更是鞭策。西藏的生态不仅仅是西藏的生态,更是全国的生态、世界的生态。作为‘环境医生’,我们的使命就是守护好雪域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记者吕望舒)

原标题: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谱写雪域高原的环境监测动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