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杨浦区:把群众的每一件“烦心事”办好办实

“我只是随口说了一句,没想到真的安排了人把楼道堆放的旧沙发清理干净了。”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街道鞍山三村居民刘阿姨说。

居民“微小事”,就是基层党组织的“头等大事”。街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功能,促进党员干部“四百”走访为民排忧解难,做到既进得了家门、说得上话,更交得了心、办得了事。

民之所望,就是政之所向

在调查研究、“四百”走访中,街道干部了解到居民区有部分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存在理发难问题,便即知即办,把群众的“微小事”当成为民服务“关键大事”来做。社区公益基金会主动链接辖区企业、居委会、青年志愿者等共同发起“宝龙暖心、夕阳计划”主题活动,奔走社区,把服务“送上门”,先后开展爱心理发便民服务80多场,累计服务老年人7000余人次。

入冬以来,了解到密云路居民区不少居民家中开启了暖风空调,由于冷凝器或排水管堵塞、滤网积灰等原因,造成楼上“滴滴答答”,楼下烦恼不断。街道相关部门立即会同居民区党总支、物业进行维护,解决空调漏水问题。

不论是楼梯扶手、晾衣架的安装,还是小区电瓶车充电装置的配置,这些涉及千家万户的“关键小事”,党员干部都把它作为事关民生福祉的“头等大事”来落实。

只有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才更有“质感”。党员干部深入基层社区调研,面对面向群众问需求、聊困难,拉起家常、嘘寒问暖,朴素话语中处处体现为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的情怀。在大兴调查研究中,党员干部“面对面”“心贴心”访民情、知民意、解民忧,让群众的一件件“微小事”都有着落,把服务做到居民心坎上。

社区工作千头万绪,群众工作只要找对了方向,与群众同坐到一个屋檐下,同坐在一条板凳上,相互“掏心窝子”,把群众“心头”的每一件操心事、烦心事第一时间解决好,以时时放心不下之责多做利民为民实事,就能赢得民心,基层工作也就变得简单。

问题的“解决”比“解释”更重要

近年来,街道社区百姓的幸福感与日俱增,群众满意指数持续“上涨”,其根子就在街道党员干部作风上的“转变”。

作风之“变”的体现?一个感知点,就在为民服务的响应效率和办事质量上。街道坚持以“始于群众需求、终于群众满意”为目标,着力打造12345热线平台,认真分析研判办好每一张工单,让12345热线真正体现出四平的民生温度。不断完善“民呼我为”工作体系,推动群众问题诉求从“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转变……党员干部在为民服务中比招法、拼效率、求质量,形成工作闭环,赢得了百姓的赞许。

鞍山四村第二居民区作为老旧小区,面对停车难、停车乱等难题,居民区党总支以“办实事”为宗旨,组织居委会、业委会、小区物业与志愿者共同商议,制定出《鞍山四村第二居民区停车管理办法》,全盘规划小区内的停车位,增加停车位,解决了小区停车难问题。

实实在在把一桩桩“微需求”办好办实

为进一步关心关爱新业态劳动者,街道在铁岭路123号打造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站内贴心配备了便于新业态劳动者临时小憩用的桌椅、微波炉、姜茶、空调、暖饮机、冰箱、应急药箱、书报架、无线网络、雨衣、手机充电和电瓶车充电等物品与装置,为辖区新业态群体打造了一个冬可取暖、夏可纳凉、渴可饮水、伤可取药、累可歇脚的温馨港湾。

在抚顺路360号打造了一个“雷锋亭”,志愿者定期为居民提供免费的修家电、配钥匙等各类服务,让“小修小补”重回社区,颇受居民的欢迎。

鞍山四村第一居民区党总支为解决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难题”,在居民区党总支的引领下,自发组建了一支由退休老党员、楼组长、志愿者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红色加梯支援队”,专门助力小区老式公房“加梯”工作,通过政策引导、疑难解答和群众工作,2023年已成功完成了11个楼栋的电梯加装工作。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只有把桩桩件件小事做实做细,兜紧兜牢民生底线,实实在在帮助百姓解决实际困难,才能久久为功,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让四平社区的幸福“暖色调”更加温暖人心。

原标题:上海杨浦区:把群众的每一件“烦心事”办好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