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李商隐《临发崇让宅紫薇》

抒情诗并非全都是诗人的独白,诗人也会设计戏剧性处境来使诗的结构复杂、意境丰富。而且并非只有现代新诗作者才懂得这一点,古人的创作实践显示,他们早就在探索这种表现方法了,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晚唐的李商隐就是这样一位勇于创新的诗人。

《临发崇让宅紫薇》是李商隐后期创作的一首七律,“一树浓姿独看来,秋庭暮雨类轻埃。不先摇落应为有,已欲别离休更开。桃绶含情依露井,柳绵相忆隔章台。天涯地角同荣谢,岂要移根上苑栽!”

这是一首格律谨严的仄起式七律。除颔联两句的第五字平仄互易(此为允许的)外,其余均严格合律。其所押韵脚在《广韵》中属“咍”部,后世通用的平水韵中属“上平十灰”,念起来偏忧郁低沉,与全诗的内容、情调相谐。

崇让宅是李商隐岳丈王茂元在洛阳的邸宅,李商隐婚后与夫人在此住过不止一次。有关崇让宅的诗也有好多首。崇让宅里有颇大的林园,有池沼亭阁,当然也有各种树木花草。紫薇是一种落叶乔木,春秋开花,红紫相间,颇显富贵气象。据说唐宫御园及中书省前也种了许多紫薇树,故中书省有“紫薇省”、中书省官员亦有“紫薇郎”的雅称。

题曰“临发”,“临发”既是该诗所涉事件的背景,也是诗的主题和生发诗意的核心动力,诗中的一切都围绕着“临发”而展开。诗人马上要离别远行,他在与崇让宅告别,而紫薇树就成了崇让宅的象征和代表,也是诗人特设的歌咏和对话的对象。诗人创作此诗,目的绝不是要叙述临发前的种种琐务,而是要抒写此时此境的心情和感触。诗的任务是抒情,但诗人为了把情抒好,就不能简单直白地谈情或絮叨些无关紧要的琐事。在一首不长的七律诗中,究竟怎样借说事以言情,叙哪些事,从哪里入手,又怎样叙述下去,这些都是诗人下笔前要构思好的。下面我们就从这首“临发”诗的诗面来探索诗人的思路。正如刘勰所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此诗首句是感叹性的写实,说的是崇让宅那一树美丽的紫薇花,今天只有我一个人独自在欣赏(言下之意不难体会:从前可是“双看”“偕观”的)。次句点明季节,同样是写实,秋庭、暮雨、轻埃,层层皴染,营造出凄清的氛围。

《临别崇让宅紫薇》是一首抒情诗,从叙事视角进行分析,可以找到它的人物、场景、叙事结构、表现层次、叙事主题,乃至体会到它的戏剧性处境。对抒情诗作叙事分析,是诗歌阐释之一途,可以丰富我们对诗歌内容、境界的理解,加深对于抒情诗表现方法多样性、复杂性的认识和体会。对于李商隐诗歌艺术的创新精神及其美学价值的把握,显然也是有助益的。

其实许多抒情诗都可以这样做,因为诗歌虽非小说,但诗歌也是叙述文体,抒情诗也不例外。任何诗歌作品都是叙述,必须由叙述人把内容说出来,读者才有可能接受。诗人像小说作者一样,可以自己充当叙述人,但也可以另设不同层次的叙述人。即使用第一人称来叙述,诗中的“我”,也不一定就是作者本人,而是或隐或显的代言。诗歌叙述人既可以叙事,也可以叙情(习惯上叫抒情或写意),还可以叙景(习惯上叫写景)、叙理(习惯上叫议论说理),但无论理、事、情、景都须叙述出来,所以诗歌也是叙述文本的一种,同样遵循着抒叙互补互惠互融而又相互博弈的规律,因此也就可以运用叙事学(叙述学)视角进行分析。

这首诗是李商隐全部诗作的一首,是其诗歌创作链条上的一环,而不是孤立的存在。诗里存在叙事因子,诗人设置了对话者紫薇,而不是将其当作单纯的景物。诗人设置角色,安排情节,使诗歌具有了一定的戏剧性,故事的核心是即将离别,是临行前的对话。诗人揭示了自己的愁闷心情,也通过话语刻画了人物的形象,紫薇是作者心目中理想的安慰者乃至同道,其实也是本诗的另一个主角,这从诗题上也可以看出来。诗的结构是从自述进入,转向对话,主(诗人)宾(紫薇)各说一句,然后变成共鸣合唱,共同发声。从抒情角度言之,则是诉说目前的困境和忧郁,在万般无奈下寻觅知音,使自己获得安慰勉励,打气鼓劲。诗歌流露出的感情是复杂的,对境遇有怨恨,有不满,但又不愿具体细说,不愿直接猛烈地愤怒发泄,而是曲折地将一腔牢愁幽怨消解为旷达、不争和无为。

原标题:说李商隐《临发崇让宅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