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桂荣:卫星热控技术开创者

让人造卫星顺利上天,又能稳稳地、乖乖地待在那儿服务人类,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太空环境恶劣,卫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失控,其中,温度差异就是极易导致卫星运行失败的原因之一。

法国第一颗卫星上天时,曾因电源结冰而停止工作;日本第一颗卫星上天时,曾因太热发“高烧”达到了60摄氏度,所以只转了6圈便宣告罢工;苏联的第一颗卫星上天后,尽管其温度正常,可为了让它舒舒服服待在太空中,花销不菲。所以说,卫星的温控技术对于卫星研制来说非常关键。卫星温控技术掌握得好,既省钱,又能延长卫星运行寿命。

闵桂荣,我国著名的飞行器热控技术专家,是我国卫星在太空中“知冷知热”的护航者。1963年,闵桂荣从苏联科学院动力研究所毕业,1965年进入卫星研制领域,开启了他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

由于之前没有接触过人造卫星,甚至连卫星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刚开始得知要转行去研究人造卫星的热控技术时,闵桂荣心里有点儿打鼓。不过,虽然明知前路艰险,但他却没有拒绝,而是毅然咬牙接下了这个极富有挑战性的、艰巨的任务。

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初期,困难是多方面的。面对全新领域,大家什么都要从基础学起,需要大量学习材料,但研究资料却少得可怜;需要做各种空间模拟实验,却缺少大型计算机和必需的实验设备。比如,太阳模拟器,对于在地面模拟宇宙空间环境进行热平衡实验是不可或缺的,本来大家想从国外买来,借鉴学习一下,为此闵桂荣还特意去了趟法国,可是法国就是不肯卖给我们。

然而,闵桂荣没有被难倒。结合当时国内情况,再经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闵桂荣提出了轨道热流积分平均的方法。他带领研究人员运用红外加热的理论,花了两年左右的时间,成功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红外加热笼,以及一套崭新的红外加热和测量系统,并运用这些设备成功对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进行了地面模拟实验。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卫星的温度一直被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一曲《东方红》向全世界宣告了卫星研制的全面成功。

1983年,闵桂荣成为卫星总设计师,负责我国各种人造卫星研制的全面领导工作。1985年,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成为试点单位,公开投票选举院长。技术过硬、深受大家爱戴的闵桂荣当选,自此从技术岗走上了管理岗。

闵桂荣连续当了6年院长。在这6年中,闵桂荣做了很多事情,而最令他自豪的是带领大家成功研制发射了12颗卫星。这12颗卫星中,有为国家通信、广播、教育、水利、电力应用作出贡献的通信卫星;有为矿业、城市规划、资源、农林等领域提供服务的国土资源卫星;有拍摄高精度照片、使摄影测绘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测绘卫星;还有能进行空间微重力搭载科学实验的返回式卫星……

1993年,闵桂荣被委任为国家“863”计划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领导和组织了中国未来航天高技术的预先研究工作。进入21世纪,已70多岁的闵桂荣又将心血倾注在航天教育上,兼任5所重点大学的教授,为培养新一代航天人殚精竭虑……闵桂荣见证了我国卫星事业发展的全过程,与卫星相伴一生,也将一生的心血献给了卫星。2021年4月,闵桂荣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如天上的星光一样,永远闪烁着指引后辈努力前行。

原标题:闵桂荣:卫星热控技术开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