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

板桥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板桥位于雨花台区板桥街道板桥街,时代为清代。

板桥镇中有一个板桥河,河上有一个青石板桥,石板桥连接着镇南北。如此一个名不经传的小桥,其历史可追溯到1500年前,当时河上的桥,只是一个在船或筏子上铺木板的浮桥,后来逐步演变成有固定桥桩、桥板的木板桥,故地名因桥而得。据史书记载:板桥底下有巨流“阔三丈、深一丈,下入大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名著《水经注》里有关于它的记载:“江水经三山,又湘浦出焉,水上南北结浮桥渡水,故曰板桥浦。俗称人字河。”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南京板桥贤士募款,将板桥河上的木桥重砌为青石板桥,桥栏用砖砌成,外侧雕有龙头,并嵌有石刻“板桥”二字。初为单曲拱桥,后为三曲拱桥,至今保存基本完好,堪称奇迹。桥长23米,宽12米,4米,可承重10吨。桥内两侧嵌有花纹石雕和记事碑,记事碑均高87厘米,宽47厘米,西侧的有字99个,可惜的是文革中全数被凿,桥栏外龙头也被毁;东侧的记事碑完好,记载:大清康熙二十七年岁次戊辰十一月初二重造,郭贤吾与祠山庙羽士(道士)赵嵩如共同募款重修。

板桥河上的青石板桥,其实当地居民不称它为板桥,而称“花蓝桥”,据《南京市雨花台区地名志》记载:板桥河上的桥“因桥形如花篮,俗称‘花篮桥’。”又引民间趣闻:“清朝时,板桥是由柏家村慈堂庵蒋道士四方化缘而搭建的一座木板桥,后来被洪水冲垮。河附近有家姓陈的富翁只有一个儿子,已成年,但不成器,成天在外,-博。富翁原希望儿子继承家业的想法落空了,便将钱财捐出来,将被洪水冲垮的木板桥重建为石头桥。世人感叹,陈姓富翁苦累了一生,本指望独子继承自己的家产,结果是“花篮子打水一场空”。于是人们就管这座桥叫“花篮桥”,以此纪念他的善举。”

板桥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板桥街道:一、历史人文

板桥,又名古雄,汉代又称板桥浦,郦道元《水经注》中所写:“江水经三山,又湘浦出焉,水上南北结浮桥渡水,故曰板桥浦。”此处的浮桥便是最早的板桥。这里历来是商家云集之地,人文荟萃之所,苏盐陶瓷,木材竹器,在这里聚而又散,流通四方。南朝《三洲歌》:“送歌板桥湾,相待三山头,遥见千幅帆,知是逐风流。”句中“三山”即为板桥境内的风景名胜“三山矶”。…… 板桥街道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