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奇文,临终警训
诸葛亮四十七岁得子,而且是独子,喜悦之情可想而知。但他作为蜀相,“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想必也没有太多时间来教育、陪伴孩子。
晚年的诸葛亮,留给外人的是慷慨激昂的《出师表》,留给自己八岁儿子诸葛瞻的,则是这篇饱含深沉父爱与谆谆教诲的《诫子书》。这封家书,言简意赅、情真意切地道出了他对儿子的期盼:做一个淡泊宁静的君子。
君子之道:重静俭,明志向,得才学
可能已经预感到自己时日无多的诸葛亮,嘱托儿子牢记的,不是才学兵法、权谋智计,而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君子之道。
静心修身养德、志向坚定明确、惜时勤勉学习,是诸葛亮给出的成就君子的良方。宁静之下,心阔无疆;恒久之中,天道酬勤。“静”是前提,“学”是基础,“广才”是目标,然而这些都需要“明志”,方可成真正君子!君子须有志、有才、有德,不可偏废!
古往今来,任何有所成就的人,都必然具备高度专注的能力和恒久的耐心,经得住外在的各种诱惑,修身静心。为此,在《诫子书》的结尾,诸葛亮反复叮嘱幼子万不可“淫慢”“险躁”,如果不能坚定意志、珍惜时间,就会导致“悲守穷庐”的后果。
一纸家书言,千年家风传
“至文不过家书写”,这篇《诫子书》,短短86字,言简意赅,纸短情长,平易朴实却意味深长,是诸葛亮对自己一生所得所悟的总结,是作为父亲对自己儿子的谆谆告诫、殷殷期盼,也成为后世人们规范自身、教育子女的至理箴言。
在选择更多、诱惑也更多的今天,在节奏更快、压力也更大的今天,“静”与“俭”的力量,“志”与“学”的坚持,显得更加珍贵和重要。
原标题:《诫子书》:“至文不过家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