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文化村(镇)建设有了国家级规范

近日,中国地质学会会同中国地质调查局编制的《地质文化村(镇)建设工作指南(试行)》《地质文化村(镇)评审授牌和监督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印发,对地质文化村(镇)建设的选点论证、调查评价、申报与评审授牌等各环节作了明确和规范,这标志着建设地质文化村(镇)有了国家级规范。

地质文化村(镇)是指依托地质资源禀赋,通过深度挖掘地质科学和文化,将其与乡村、乡镇建设相融合,发展特色产业和经济,提升乡村、乡镇生活品质和文化内涵,形成的宜居宜业特色村(镇)。现阶段,应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原则,分为“地质+生态旅游”“地质+生态农业”“地质+自然教育”“地质+生态康养”“地质+创新创意”“地质+综合服务”6种模式建设。

此外,《天然富硒土地认定和标识管理办法(试行)》同时印发,标志着天然富硒土地认定与标识管理工作即将启动。天然富硒土地是指含有丰富天然硒元素、有害重金属元素含量小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要求的土地。开展天然富硒土地认定和标识工作旨在助力富硒土地开发利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规范和加强天然富硒土地认定管理。拟申报认定和标识的土地须符合中国地质调查局《天然富硒土地划定与标识(DD2019-10)》标准要求。天然富硒土地认定和标识管理工作主要由县级申报、省级推荐和专家评审认定等环节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