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科普万里行”记者手记|让更多孩子仰望星空

“超导体和半导体的区别是什么?”

“美国对我国的技术封锁是否会重演美苏太空竞赛?”

“作为一名文科生、一个普通人,我可以从哪些方面为我国科技发展作出贡献?”

“院士好,我还有七个问题想请教您……”

引发现场的一阵笑声。

…………

这是全国政协“科普万里行”四川分队在德阳三中开展科普讲堂时的一个场景。

此次“科普万里行”兵分四路,在中西部地区勾勒出一幅“科普地图”。一路科普,一路收获,我不仅感动于委员和听众之间的“双向奔赴”,也注意到一个现象:

小学校园里,孩子们天真活泼的问题层出不穷,讲座结束后围着委员要寄语,要合照;而中学生们不断提出“三连问”“七连问”,发散性的联想让主持人不得不控制提问时间;到了大学,提问内容明显更加专业严谨,但不研究该领域的学生则很少当众提问。

在跟随“科普万里行”四川分队采访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黑洞的故事”讲座结束后,十几位没有现场提问的同学紧紧跟着蔡荣根委员,边走边请教,直到走出西南科技大学办公楼。

其中,有一位核燃料与核工程专业的女孩,一开始她默默跟在队后,并不起眼,在下足了决心后,她小步走到委员身旁认真地问道:“时间随着空间会进行改变,那么在之后的广义相对论修订过程中会尽量淡化时间的存在吗?”

蔡荣根委员对她给予了认可。她却告诉记者,因为自己没有学过相关知识,提问前并不自信可以提出一个好问题,而院士的回答对自己来说是莫大的鼓励。

或许,正是这些自认为平平无奇,甚至有些幼稚的问题,将会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为他们打开科学殿堂的大门,成为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第一步。

远的不说,就看日前公布的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卡塔琳·考里科,她对信使RNA(mRNA)的兴趣正是建立在大学时期的一场学术报告。她还表示,在中国的一些大城市里,人们正在从事了不起的科学研究。

同时,科普之路并非完全由鲜花和掌声铺就,也有一些场面可能不像上述那么热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更加凸显了科普工作“雪中送炭”的必要性。

黑格尔说,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这次奔赴全国各地进行科普讲座,委员们脚踏实地,万里不留行,不正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们仰望星空吗?(记者郭淼)



原标题:全国政协“科普万里行”记者手记|让更多孩子仰望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