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华文化传承了五千年之久,我们无论是从历史中还是现实中,都可以了解到一件事情,那就是人都有生老病死。这是自然常态,谁也无法避免。虽然曾在历史中有过记载一些人极为长寿,但他们最后也都会死去。
古代也有一些皇帝沉迷于长生不老,然而也都随着历史一起成为过去。到了现代,生活质量提高了,人们也更加长寿,但无论如何谁都会老去和死亡。那么作为身体在这个世界经历的最后一个仪式——葬礼,便显得尤为庄重和肃穆。
自古以来,我们中国人就有事死如事生的传统概念,所以葬礼也会成为我们人生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谈及葬礼,不得不说说葬礼的形式。传统观念对于 入土为安 执念极深,但中国大地广袤,中华民族的族类众多,所以很多少数民族便会有不同的丧葬方式,比如水葬和天葬之类的方式,这多半跟他们的当地的习俗和信仰有关。到了现代,人们更追求于火葬这种更方便的方式。其实我国古代就已经有了火葬的记载:
比如《墨子》所言: 其亲戚死,取柴薪而焚之 就是对火葬的直接描述,《荀子》更是指出 不忧其系垒也,而忧其不焚也 的火葬习俗。
遗体火化,揭秘骨灰
那么对于这种不仅方便,而且相较土葬更节省占用空间的丧葬方式,现代人究竟是如何看待的呢?这就不得不提及火葬之后的遗留物骨灰了,骨灰可以说是逝者的身体,留在这个世上的最后一点可见尸体了,很多人将骨灰盒一直带在身边,就好像逝者一直相伴左右一样。那么逝者的所有骨灰真的就只是一个盒子能装满的吗?接下来就让我为大家揭开火化的全过程,给大家一个答案。
骨灰是逝者尸骨经焚烧后的残留物,对于逝者的亲人而言,是唯一可以追忆逝者的东西,但骨灰对于操作火葬的工作而言却没有任何价值,所以逝者的尸骨在火化之后,除去留在火炉内的少许残留之外,都会把骨灰全部给到亲属手中。这些尸骨火化后的东西基本上都是一些骨头的碎渣,如果从化学角度分析,就是钙以及一些磷酸盐类的矿物质,毫无疑问,这些都是人骨的构成物质。
遗体骨灰多少的原因
逝者的骨灰量其实跟他们的年龄,身体大小以及焚烧的方式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关系。有时候我们在一些影视作品中可能会看到一些有关火葬的信息,比如人在火化的时候,一具尸体慢慢就会化成骨灰,因为焚尸炉内的温度高达上千度,这些骨灰都是人体中最为坚硬的骨头所化。而那些因故逝世的小孩子,能留下的骨灰少之又少。
其实这儿有一个很有趣的数据用来说明火化后的骨灰量,即火化后的人骨碎渣仅仅只占到人正常体重的3.5%,这也就意味着100斤的人火化之后仅仅剩下3.5斤的骨灰。然而这个比例却不是固定的,因为涉及到个体的胖瘦,最后的比例基本上在这个数字上下波动,男女之间差异化更大。就所呈现的数据而言,女性骨灰普遍低于男性,老年人也低于年轻人,这中间最主要的因素其实是骨密度。
火化遗体的操作与过程
接下来我们来谈一下火化的整体顺序。首先家属要在火化之前确定尸体的身份,进行登记和签字。然后死者的尸体会随着棺材一起进入到焚尸炉内,这一个过程是可观看的。死者的家属可以通过观察窗对死者的尸体进行最后的告别。
但由于焚尸炉的火化温度过高,所以不是工作人员的话是不可以近身观看的。尸体完全进入焚尸炉后,操作火化的人员便开始行动,在现代化技术的支持下,工作人员通过控制面板来调整焚尸炉内的温度。这个温度一般维持在750度到1200度左右,以天然气和柴油供能,然后以柴油喷火的方式对尸体进行高度焚烧。
就这样焚烧的时间也会持续一个多小时,焚烧一般从衣物和毛发开始,然后到表皮器官,再到尸体内部,最后只剩下骨架,一般是脊柱和头骨。为了防止尸体在高温中爆开,尸体在入炉前就会被弄破。火化的炉子也分为捡灰炉和扒灰炉,捡灰炉耗时长且费用高,扒灰炉耗时短且费用较低。
结语
不同的焚尸炉最后遗留的骨灰量也不一样,但无论如何骨灰都是死者留给生者的念想,所以火化的人员也要谨慎和敬重。
参考文献:
《墨子》《荀子》,
关键词:
骨灰盒
原标题:火化后骨灰盒怎样埋(火化后骨灰真的填不满骨灰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