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自含刀

在谈论晋字如何美妙之时,其实我们心里要知道,就整个中国艺术史而言,晋,并不仅仅是一个书法的时代,更开启了中国文艺成规模的个人化历程。

这个过程自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其伟大终是有着回报的。至宋元明,我们看见了比门阀读书人更民间化的人的艺术。

然而,为什么偏偏是晋,激起了我们的怀念?绝不仅仅是因为那些癫狂得过头的行为艺术,而是因为在晋代艺术的内部,暗含着中华文艺的密码。比如说书法吧,晋人的书写之所以被东方崇尚为高格阔境,究其根底,乃在于晋字体现了“刀笔互见”。汉字刻而为碑,写而为帖,晋字即成于碑帖之间。笔墨经隶变等删繁过程而成晋字,然钟鼎石鼓之刀刻胎记犹在。而宋元明沿着逃离刀刻之意的方向一路狂奔,虽确乎在纸上获得了自由,却几乎忘记了其所从来。于是回光返照便发生在清代,以金石骨力的名义,却无奈着意太深,失之于表演,断然未着晋字之真正风流——真风流者,笔墨自然带刀,而无须“补刀”。

文章道理亦与此同。笔自含刀,着意补刀而以为过瘾者,实未得文章真谛。

(本文选自《散文》2023年第8期)

原标题:笔自含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