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师范学校毕业后,他扎根深山教书育人,如今已24个年头。他满怀一颗炽热的教育初心,以满腔热情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坚守,奉献青春,无怨无悔。他就是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夏馆镇湍源小学教师刘春莹。
2023年8月28日,记者驾车在蜿蜒的山路上盘旋了两个多小时,才来到这所深山中的小学。见到刘春莹时,他正在教室为开学做着准备。
不忘初心 困难中选择坚守
湍源小学是内乡县北部山区最偏远的学校,距离县城120公里,海拔1000多米。与其说是所小学校,不如说是一个教学点更贴切: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共4个班,32名学生,5名教师,最大班11人,最小班仅5人。
刘春莹出生在湍源村。1999年,他从师范学校毕业,相关领导问他是否愿意到北山教书。为了让山里的孩子能通过学习走出大山,实现人生梦想,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愿意!”
“那时候,由于交通不便,生活成了最大的难题。一日三餐,土豆、萝卜成了不二选择。”刘春莹说:“吃水是从山上引来的山泉水。一到冬天,水管就被冻住,必须用三轮车到1公里外的湍河源头拉水吃。”
生活的艰苦,让人刻骨铭心;条件的落后,同样让他终生难忘。刚参加工作时学校仅有6间平房和12间破旧的瓦房,破烂不堪的校园,缺胳膊少腿的桌椅,尽管是这种工作环境,但刘春莹毅然决然地选择坚守。
他流过泪,彷徨过,也想过到山下教书。但当他看到孩子们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神,听到家长们把孩子交给老师时那期盼的话语,他选择留下,这一干就是20多年。
扎根深山 无私奉献不言悔
“既然选择了远方,就不顾风雨兼程;既然选择了深山教育,就要把全部的心血、全部的爱都献给学生。”这是刘春莹日记里的文字。
由于山区村民住处较为分散,大部分学生吃住在校,于是,白天陪餐、晚上陪寝,成了他工作的一部分。2014年秋天的一个深夜,正在男生宿舍陪寝的刘春莹,听到杨明锞同学发出痛苦的呻吟声,赶紧开灯到其床前,见他面红耳赤、双目紧闭,他来不及多想,背起杨明锞就向校外飞奔去找医生,鞋跑掉了也顾不上捡。
对于留守儿童,刘春莹也给予了很多关爱。2003年冬季的一天,突降暴雪。他发现从来不迟到的刘杰同学没按时到校。他便和另一位老师拄着棍子踏着厚厚的积雪,沿路呼喊寻找,最终在一个山沟里发现了刘杰。原来,刘杰在上学路上滑落到山沟里,摔伤了左腿。他们赶紧把刘杰背到村卫生室进行紧急处理。刘杰伤情稳定后,刘春莹把他安置在自己的住室里,照顾其饮食,辅导他功课。
刘春莹还经常拿出自己的工资资助困难学生。其中有一个叫秦旭的学生,母亲失明、父亲残疾,家庭特别困难,在刘春莹的资助下,这名学生顺利考入理想院校。
不负韶华 桃李芬芳花满园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2010年秋,夏馆镇中心学校任命刘春莹担任湍源小学校长。听说记者来采访刘春莹老师,湍源村的几名小学生也来到校园:“我们都很喜欢刘校长,他对我们很好很亲切。”看得出来,孩子们与他相处十分融洽,就像一家人。
刘春莹在平时教学中善于总结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培养学生个性,开发学生的思维。他所教的学科,成绩在全镇总是名列前茅。
2015年春,学校一名数学老师退休,当时找不到代课教师,为不耽误学生学习,刘春莹除了担任四年级数学、全校的体育和计算机课外,又承担了三年级数学课的教学任务。直到现在,他还一周上22节课。就这样,一年四季,他全身心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平时他是老师、是校长,星期天、节假日他是学校的义务修理工、油漆工、搬运工,修修补补的活样样都干。
24年过去,身边的同事换了一茬又一茬,学生送走了一届又一届,但刘春莹依然坚守着。多年来,最让他欣慰的是,没有一个孩子辍学。据不完全统计,在湍源小学就读的学生有80多人考上大学。
24年的坚守,刘春莹获得多项荣誉:2015年被河南省教育厅授予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20被评为南阳最美教师,2021年被授予南阳市优秀共产党员……
原标题:刘春莹:扎根深山二十四载 三尺讲台守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