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记者熊梦,春节前夕回到家乡武汉,遇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滞留武汉。她从文化记者和武汉人的视角,写下了一封给武汉的视频信。
一口魂牵梦绕的热干面
1月17日凌晨1点半,我搭上了从北京到武汉的“红眼”高铁,急切地赶回去与家人团聚,准备过一个热闹的春节。
凌晨6点的武汉,灯火通明,热闹依然。
离家在外学习工作多年,每次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想吃上一口魂牵梦绕的热干面。放下行李,奔出门去,我来到家门口那家熟悉的小店。
“老板,下碗热干面,多把点辣椒,不要葱!”
此刻,是武汉人最普通的一个清晨,一碗热干面驱散了我的疲惫,打消了我的饥肠辘辘,满足了我渴盼已久的愿望。
这座城已经醒过来,路上来来往往的人,迈着匆匆忙忙的脚步。有的拎着包赶着去工作,有的背着行李踏上回家路……我们都在准备着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的到来。
然而,没想到这却是我在“封城”5周里吃到的唯一一碗热干面。
武汉褪去了色彩
“昨天傍晚,交通运输部发出紧急通知,所有城市暂停进入武汉的道路、水路、客运班线发班……”
1月23日上午10点,家门口的地铁站入口卷帘门缓缓下落,武汉地铁停运。
突如其来的管控让所有的人不知所措。
马路上渐渐地没有了车辆,公交车站上还有人在等待……等待着回家。
这座千万级人口的城市,瞬间按下了暂停键。我从窗口望去,热闹的街头变得空空荡荡,城市仿佛褪去了斑斓的色彩,只剩寂静。
我呆在家里,无所适从,电话和网络成了我与外界沟通的唯一方式。家人取消了原定的聚会,在电话中互道平安。
这是怎么了?武汉人没有准备好,这座城市没有准备好。
写一封不平常的信
武汉在一片寂静中迎来了庚子鼠年,时间好像突然凝固了。
返工日期一再后延,城市封闭,小区封闭……很多人像我一样,彻夜未眠地想着疫情什么时候结束,警报什么时候解除。
这些天,和你一样,我也一直通过手机刷着跟武汉相关的信息;和你一样,我也看到了一些哗众取宠、似是而非的文章;和你一样,我也被各种有关疫情的数据和报道挑动着神经。
此刻,媒体的作用,仍然只是以最快的速度抢夺最大的关注吗?身在疫情风暴的中心,作为一名文化记者,我亲身经历着这前所未有的“危机”,记录着疫情下的心绪和守望,我不认同。
武汉,本来就是一座坚强的城市。窗外的城市,上万青年志愿者在疫情前线奔忙;外卖小哥24小时义务接送医护人员;商家们为医护人员免费送餐;党员走上一线岗哨;邻居隔着口罩说“我家里还有两瓶酒精,你先拿一瓶去用”……我的单位——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也捐赠了4个集装箱的物资,其中也有着我的一份温暖。
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多渠道紧急筹集物资驰援武汉抗击疫情,2月17日,首批援助物资2500升消毒原液、2万升消毒乙醇医用酒精、10万包定制高能量营养饼干及1万只保温箱抵达江城。
几周时间,我被更多的人温暖着,自己和家人、伙伴,从最初的紧张慌乱中平静下来。生活总要继续,除了关注疫情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在朋友圈分享美食佳肴、团购信息,身处寒冬中的武汉,这些日常的回归给我带来慰藉。
今天,我以日常的方式,“写”下这封给武汉的视频信。在这个寒冬走散的人,别忘了回家看看。
惟愿那时阳光普照,地久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