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然资源部北海局采用卫星遥感监测、船舶观测、重点岸段巡查、海洋站观测等多种手段对渤海、黄海北部冰情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化监测,派出海冰监测队赴辽宁省葫芦岛、锦州、盘锦等市,以及山东省东营市等重点海域开展海冰调查,获取了大量海冰监测信息,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海冰预报信息。
多措并举了解冰情
2009/2010年冬季,黄渤海遭遇了30年来最严重海冰灾害。河北省黄骅港作为“北煤南运”的重要航道,港口被海冰封住,船舶难以进出,影响到南方百姓正常生产生活。同时,海冰还导致进出岛航线停航,海岛居民的日常生活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近年来,北海局持续不断加强海冰现场观测和海冰灾害应急管理,准确、及时发布海冰预警报信息,为北海区沿岸各地政府、海洋管理部门、海上作业单位应对海冰灾害提供决策参考。
目前,北海局已具备集卫星遥感、雷达、无人机、船舶、陆岸巡视、海洋站等多种手段为一体的海陆空立体化海冰监测能力,为开展北海区海冰精细化监测和预警报提供了技术支撑。
及时发布预报信息
根据最新海冰监测信息显示,预计2020年2月上旬,受冷空气影响,渤海和黄海北部的海冰范围将达到全年最大值,但与常年同期相比,冰情偏轻。2月中旬起,随着气温、海温逐步回升,冰情将逐渐减弱。
连日来,自然资源部北海预报中心发挥卫星遥感覆盖面广等技术优势,运用中高分辨率光学卫星开展海冰卫星监测解译,并在云雾天气时使用雷达卫星数据解译分析,确保连续获取云雾天气下的卫星遥感数据。
截至目前,今冬北海预报中心共制作海冰年、月、旬、周预报及各类专项预报共60余期,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发布各类冰情信息,为海冰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掌握第一手数据
1月中旬,北海预报中心派出海冰观测与预报专家,与大连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工作人员共同开展辽东湾海域海冰实地调查。
据介绍,海冰调查观测项目包括冰型、冰状、冰量、冰温,以及海冰密度和厚度。同时,还包括调查海域的气温、气压、风力、风向、风速、能见度,以及云量、云状等要素。
1月16日,海冰测冰队在位于辽东湾西岸的葫芦岛兴城市觉华岛海域看到,大块海冰错落重叠,海面被厚厚的海冰覆盖。卫星遥感数据显示,辽东湾海冰覆盖面积达6210平方公里。
在岸边,海冰测冰队员利用冰尺、冰钻、棒状温度表、冰镐、冰爪、手持测风仪等工具和仪器,测量冰厚、冰温、冰密度、堆集高度数据等。
为获取精确的调查数据,海冰测冰队员常常要趴在冰面上,把棒状温度表放入海冰中,测量表层、中层、底层的海水温度。十几分钟后,队员再将测量的冰温、冰厚等数据逐一记录下来。
“虽然海冰调查运用很多先进手段和精密仪器,比如卫星遥感、雷达、无人机等,但人工监测对获取海冰冰温、冰厚等监测数据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北海预报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袁本坤说,“实地海冰监测是海冰监测任务里非常重要的内容。通过实地监测可为海冰预报减灾、海冰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进而帮助海洋环境预报机构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第一手的海冰信息。”
据悉,北海预报中心将密切关注冰情变化,及时发布海冰预警报信息。专家提醒,海冰冰质松软,承载力弱,请相关部门加强安全警示,沿海居民切勿进行冰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