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河南文化遗存丰厚,民间艺术相映生辉。河南省开封市朱仙镇木版年画正是盛开在这片大地上的一朵民间艺术奇葩,其源于汉唐壁画艺术,由“桃符”演变而来,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繁荣于明清时期的朱仙镇木版年画,与天津杨柳青、江苏桃花坞、山东潍坊年画并称为中国四大年画。历史溯源在四大年画中,朱仙镇木版年画历史最为悠久。开封过去为北宋国都,经济、文化和社会环境的稳定发展,雕版印刷的广泛运用,使朱仙镇木版年画得以兴盛和发展,并在宋代文化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写道:“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桃符及财门钝驴、回头鹿马、天行帖子。”昔日朱仙镇年画兴盛之繁华由此可见。经过宋元的萧条,明清时期的朱仙镇河道四通八达,随即成为中原的商业重镇。朱仙镇木版年画在繁荣的商埠迅速恢复,买卖兴隆,声名大振。据记载,当时朱仙镇从事这一行业的有300余家,年产销几千万张,畅销全国各地……
风格解读
朱仙镇木版年画特点突出,它构图饱满、线条粗犷、色彩艳丽、久不褪色、形象夸张,采用传统手工水色套印,引人注目。其中刻画的形象多是门神、财神、灶神、神话故事、戏曲年画等。在过去,张贴门神成了过年的一种仪式,不仅反映了当地的民风民俗,更是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景。
在表现手法上,朱仙镇年画吸取了传统绘画技法及丰富多彩的装饰手法,创作出栩栩如生的人物故事,但对人物的衬景不作着意描绘,能做到恰到好处。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以简洁明快夸张的手法处理画面和刻画人物形象,对神的形象塑造,特别突出头部,身体比例夸张,极具感染力。人物的面貌健美英俊而不带媚色,是朱仙镇年画最突出的特点。
传承之路
2006年10月,朱仙镇木版年画被国务院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伴随着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保护和抢救,使更多热爱传统文化的人投入到了保护与研究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事业中。朱仙镇木版年画传承人,中国木版年画传承、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张继中就是一位代表性人物。
张继中出生于年画世家,他家祖辈的年画老店——万同老店就开在明清时期的朱仙镇。幼年时期,他并不知道家中这些木版和印刷工具是什么,那时对年画还没有太大的概念,直至结束了学生生涯,从小耳濡目染的他,便进入朱仙镇年画市场工作。一做就是27年,在这27年里,张继中慢慢对朱仙镇木版年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些年里,张继中不仅参与到经典年画的修复与抢救中,还先后编著了《朱仙镇木版年画珍藏本》《桃符絮语》《朱仙镇木版年画明清原版集》《朱仙镇木版年画——瑰宝》等十余部木版年画专集,并参与《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朱仙镇卷> 》的编纂工作。为了使朱仙镇木版年画融进新时代的气象,张继中还陆续创作出了新品种60余种。
“我国的非遗保护和抢救已经告一段落,老字号恢复和传承人命名以及非遗项目颁布,注定了我们从事的非遗项目今天要进行转型性发展和优化型联合发展,社会的数字化飞速发展使我们的传统非遗项目不得不考虑转型、优化、创新,创新思维、网络宣传、升级品牌,适应互联网时代形式已经成为我们必然要思考的问题。”对于朱仙镇木版年画在传承中的转型,张继中也从未停下思考。
为了更好地传承年画文化,并将朱仙镇木版年画推广到中国其他地区及国际市场,政府也在不停寻求时机与开拓视野。在朱仙镇启封故园内,就有一条全新打造的年画文化园区,整个园区总计划投资125个亿,占地5380亩,是朱仙镇新的旅游元素、符号。文化园以朱仙镇木版年画文化,精忠岳飞文化,河南豫剧文化为主,打造产、研、旅结合的发展形势,实现优势互补综合发展文化产业。结合省内外23所高校建立培训实训基地,通过联展、讲座、表演实地感受木版年画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开发年画文化旅游产品进入市场实现转型发展。政府多次举办木版年画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实现年画发展建立在学术理论上的支撑机制,让木版年画未来的道路更远更好。
为实现木版年画的生活化传承,2014年朱仙镇联合北京理工大学、河南工程学院、郑州轻工业学院、西安美院、中央美院举办了木版年画展览、表演和讲座12次,激发当代大学生的创作热情,联合中央美院动漫专业制作朱仙镇木版年画《刘海戏金蟾》动漫剧,开发朱仙镇木版年画的文化功能,以“成人伦·助教化”的理念来净化当代人的心灵,淳化当代民风;联合郑州工程学院开发木版年画的衍生品,以木版年画的文化元素衍生出TC衫、抱枕、床单、笔筒、磁卡沙发坐垫等,并成功进入现代生活市场,为朱仙镇木版年画的长足发展开辟了道路;结合声、光、电参与拍摄朱仙镇木版年画题材的电影《古镇画情》,已经成功于央视8套上演。2017年4月联合河南大学成立了“河南大学文化产业基地朱仙镇木版年画研究中心”,出版发行木版年画学术专著、年画创新作品,通过出版发行满足老百姓的生活需求,实现非遗项目的生活化传承。
朱仙镇年画不仅吸引着各地的爱好者,它还时常走出国门,将中国传统文化带到了更远的地域和国度,接受更多元的介质共同繁荣。2005年以来,朱仙镇木版年画到过北京、上海、天津、武汉、西安、广州、深圳、杭州、港澳、台湾、日本、韩国、英国、法国等,近年来,朱仙镇木版年画随一带一路考察团走进哈萨克斯坦进行交流,2017年到悉尼和新西兰进行交流,受到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
张继中说,“全国传统的木版年画生存形式,大多是作坊式各自为战,朱仙镇木版年画也不例外。在数字化即将主宰我们的生活、实现互联无死角的时代,联盟是抗击市场冲击的盾牌,联合成立‘河南朱仙镇木版年画联合社’已经达成共识,计划打造‘朱仙镇木版年画生态园’集文化体验、旅游休闲、生态感悟、绿色消费为一体的文化生态专业园。共同打造一个品牌,实现品牌效益。”
张继中还表示,朱仙镇木版年画历经千年的发展经久不衰,是因为它的文化教义深入人心,淳化民风、净化心灵、崇文尚德、和谐礼仪。40年的改革开放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因个体所需,以及对外来文化的新鲜感受使自己对本土文化相对暗淡,人们的文化崇拜和信仰偏离了航标,很容易对自己千年的文化命脉失去自信,生活、文化、信仰处于紊乱状态。非遗进校园、进课堂,用传统文化弘扬中国的文化自信,是传承人的职责,更是社会责任。
Tips:朱仙镇木版年画制作技艺
朱仙镇木版年画从制作、选材到创作,都有一个严格的规矩、程序。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版”,要采用民间上好的梨木木材制作,梨木要生长30年以上,直径要达到35-45公分,把原木打造成5公分厚的木版,晾干了才能用,而且晾之前还要经过在水里面长期的浸泡,最少浸泡4-6个月,然后捞出来晾干,这个晾也得晾3个月以上,最少也要2个月,晾干之后,所有的木材才能进行切割、抛光,才能使用。
刻版主要分两个步骤,即墨线稿和分色,线稿刻完以后才能分色,有几个颜色就要分几个版,而且分几个版还要刻几个版,刻完版以后要印刷,印刷一次就要晾晒一次,朱仙镇年画从选材到最后成品,最少需要32道工序。而年画的纸,用的是四川夹江县的生宣纸,印出来的年画非常规整,非常清晰。
朱仙镇年画的色彩主要分五色,黑色、黄色、紫色、绿色和红色,每一种色彩都有来源,比如说黄色的制作,非常复杂,取的是槐黄,将槐树开的槐花经过暴晒以后晒干,晒干以后在锅里面进行爆炒,再把里边的水分炒完,炒的时候加白灰、蜂蜜等东西,炒干以后再进行高温的熬制,熬制以后再进行过滤,过滤以后进行沉淀,最后形成现在的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