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5日,我应邀出席主题为“重构乡村——互联网时代下的三农”的“2018首届遂昌论坛”,做了主题演讲。谢谢赶街网根据会议速记,用《电子商务是乡村振兴的标配》为题,发表了我的演讲内容,可以让我很方便地在此基础上稍加修改,整理出以下文章。
今天,按论坛主办方的要求,跟大家分享的话题是“重构乡村--互联网时代下的农村”。在讲之前,我想借此机会衷心地祝贺“2018首届遂昌论坛”盛大开幕,希望它能够成为一个良好的起点,做成国内农村电商研讨交流的一个品牌活动、一个重要平台。
在互联网的语境下讨论重构乡村的话题,我想从“两大战略”说起。国家正在实施一系列重大战略,其中有两大战略与今天的这个话题密切相关:一个是网络强国战略,一个是乡村振兴战略。
两大战略之间是什么关系?在我看来,一方面,网络强国离不开乡村。乡村振兴是网络强国最重要、最基础的领域,没有网络乡村,就称不上网络中国,也没有网络强国;反过来说,乡村振兴也离不开网络,网络强国是乡村振兴的时代要求。我们现在要完成的乡村振兴任务,不是用传统的方式,比如不是再完全沿用梁漱溟、晏阳初他们当年的方式去振兴乡村。处在互联网的时代的乡村振兴,离不开互联网,必须得有互联网,这是时代的要求。
以互联网重构乡村,可以多点融入。“互联网+”乡村振兴,其实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所有这些领域,都有互联网的渗透,互联网可以、也应该全面融入到乡村全面振兴的方方面面。事实上,我们也的确可以从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乡村振兴的部署中,看到“互联网 ”乡村振兴多点融入、或者说网络强国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融合的要求。
回到实践中,在不同的地方,“互联网+”乡村振兴有着不同的融入点,以互联网重构乡村可以有不同的切入点,人们可以从这些点撕开口子,进而形成从点到面、全面融合的过程。对于这个过程,我特别想强调一个观点“当乡村振兴遇到互联网,电子商务是标配”。
为什么?一方面,电子商务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时代要求。乡村振兴必须以产业振兴为基础,只有乡村的产业兴旺起来,人们安居乐业,乡村其他各方面的振兴才有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另一方面,电子商务也是“互联网 ”乡村振兴其他应用的基础。乡村振兴首先得解决人的问题,“互联网 ”乡村无论何种网络应用,也得首先解决有没有人在那儿用的问题,而要实现有人在、有人用、有人做,就离不开电子商务。
我们这么多年在农业农村信息化的过程中有很多经验教训。如果没能有效解决人的问题,建到村里的信息化系统面临什么情况呢?用户不在那儿!用户进城打工去了!如果没有人在那儿应用,那么,建成的信息化系统就成了摆设,围绕“互联网+”所做的种种、比如互联网 乡村文化的、互联网 乡村治理的努力,都是徒劳。
在各类互联网应用中,电子商务是一种可交易、可增收的应用。农村电商领域中已有大量成功案例证明,由农村电商的发展吸引人们返乡、入乡,创业就业,增收致富,进而带来乡村巨变。所以,乡村“互联网+”要解决“有人在那儿”的问题,就要以电子商务这样的可交易、可增收的应用为基础,电商是以“互联网 ”重构乡村的必不可少的标配。
从另外一个方面讲,电子商务是市场和未来用户的要求。前面讲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是从乡村供给方说的。我们还必须看到,从市场需求方来讲,未来乡村产业的用户是互联网的。今年在微信朋友圈有一段时间大家在晒18岁的照片,为什么呀?是因为新世纪出生的人18岁了,成年了,是因为这个!九零后那些互联网的原住民已经进入消费主流人群,未来更多的年轻人不断成长为用户的主体,他们是在互联网、在电子商务世界成长起来的用户。我们乡村的产业振兴能离开电商吗?离不开!所以,它一定是标配。
农村电商助力乡村振兴有不同的案例。不同的案例,有多样的精彩。这次,我是10号从北京离开,先到了沙集,又到了半汤三瓜公社,昨天跟“鱿鱼(潘君跃别名,赶街公司创始人之一)”一起,从半汤那边来到了遂昌。我想就这三个地方做个简单点评,时间关系,也没法展开说。
我们知道,遂昌是在原有农村农业的基础上加互联网的。赶街总部有一块牌子——“农村互联网”,他们有一个愿景“赶街,让农村生活更美好”。遂昌的农村电商是这样一个发展路径:互联网是在原来基础上加进来的,然后渗透到乡镇、渗透到村、渗透到农户。从当地农特产品销售 互联网、农村消费 互联网,到农村日常生活和各方面的服务 互联网。
我们在沙集,看到的是互联网与乡村融合的另外一个路径,即“互联网+乡村”。沙集是在原来农业农村经济之外,出现了一个农村电商新的增量。草根农民通过电子商务找到新的产业发展机会,以家具为产业依托,这个产业原来在这个地方是没有的。发展到去年,生生地在一个六万人口的乡镇做出了网络销售88.9个亿,将近90亿的大产业。增量带动了存量转型,并以此为基础,进而向“产城人文”互联网 特色小镇、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方向发展。
如果说遂昌是农村+互联网,沙集是互联网+农村的话,我们最近又在三瓜公社、在半汤,看到另外一种不一样的模式。那个地方两年半以前几乎是“空巢村”、空心村,产业空空如也,村庄破败凋敝。那个地方没有孙寒,那个地方没有潘东明,但是外来入乡的刘浩、孙君和三、四百位“小瓜”们,带来了新的理念、资本和人才,他们和地方政府一起,仅仅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就让那里发生了巨变。
今年前三个半月,当地乡村旅游的游客突破了三百万!农村旅游拉动了人气,人气带来了需求,需求驱动了产业,村庄焕发了生机。“三生(生产 生活 生态)融合”、“三旅(农旅 商旅 文旅)结合”,互联网应用、电商助力,开发出来茶系列、泉系列、农特系列、文创系列四大系列两千种产品的一个大产业,带动了当地农民脱贫增收和乡村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它带来“互联网+”乡村振兴的一种新的模式、新的路径,给人以新的启示。
“用互联网重构乡村”,挑战是非常大的。回到当前的实践,有的地方做成功了,但未必大家都能像他们一样幸运。这里,我特别想说的是,除了要有坚定的信念,资源的投入,我们还必须回归到本源,要尊重规律。在很多地方,我们面临着困难的环境、农村留守人口素质的制约、粗放而薄弱的初级产业,加上人们经验不足、还有发展理念上的问题,总之,我们面临主观和客观的挑战,这一切让“互联网+”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不是说所有的途径是很清晰的,我们照本宣科就可以了,这里面有很多未知的空间、不确定的因素、层出不穷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像遂昌、像沙集、像半汤三瓜公社这样的探索是异常宝贵的。
同时,我们不要只关注到路径、方法,在我看来,目标的选择,比那个路径、那个方法更重要。我们未来的乡村是什么样子?乡村振兴应该是什么样子?我们曾经历过这样的阶段——希望能够拆出一个新乡村来,大拆大建,把城市化的那种理想搬到乡村来,结果,楼起来了,年轻人没了,青山绿水没了,鸟没了,乡村文化没了。
农村不仅仅具有生产功能,它还有生活的功能、文化的功能、养护的功能、生态的功能、乡愁的功能……所以,我们必须要想,我们用互联网重构乡村,要重构的是什么样的乡村。三瓜公社有个愿景——我们的乡村,要让年轻人回来、让鸟儿回来、让民俗回来。乡村振兴是全面的,只有把目标想清楚了,然后再用“互联网+”,才不致偏离方向。
我们要想,用互联网重构乡村,我们要的到底是什么?仅仅是一个农业产量吗?我们想要的可能是一种家园,这很关键,这比路径、方法的选择更为关键。三瓜有句话,源自孙君,现在成了所有三瓜人的信念,叫作“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而不是像城市,认为“乡村是未来中国人的奢侈品”。这样的乡村、家园式的乡村越少,它就越加珍贵。所以,“用互联网重构乡村”,在我们出发之前,要仔细想清楚目标和方向,再来考虑路径、再来选择办法。
前面我们曾说过,用“互联网重构乡村”,有很多未知的空间、不确定的因素。因此,两年多以前,我们在半汤的一个村子里成立了一所学院。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同行参与进来,也特别希望遂昌、希望遂昌论坛能够为这样的探索提供一个新的平台。让我们一起,以乡学温暖乡村,用网络助力振兴!
,
关键词:
电子商务
互联网
原标题:电子商务进农村助力乡村振兴(电子商务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