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江口县太平镇云舍村

云舍村,始建于明宣德8年(1433年),是一座以杨氏家族为主的血缘村落。地处贵州江口县太平土家族苗族乡,坐西北面东南,是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网成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佛教名山——梵净山核心景区之一,与省级风景名胜区“天堂河谷”——太平河紧紧相连;南距县城5km,北隔黑湾河20km,东距铜仁市55km张家界310km,西离贵阳市504km。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丰厚,集古巷、古屋、古楼、古井、古树、古风、古韵一体,被誉为“梵净山下的明清古村落”,讫今有570余年历史,一直遗留着土家生活习俗,是梵净山旅游地必经之路、江口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历史沿革

“云舍”,土家语寓意为“云中房舍,仙人住地”。传说,很多年前曾是“云中仙”定居的地方,后因当地土家人勤劳、勇敢的精神感动了“云中仙”,移居后山仙人洞,把肥沃土地让给了这里的百姓。土家人为了纪念仙人的功绩,把寨子取名“云舍”。

江口土家族和川东、鄂西、湘西及黔东北一带土家族是一个共同体,以居住在湘鄂川黔四省边境邻近地区的古代巴人一支为主体,其先民居住在武落钟离山巴务君统领地区,复殷时称为巴方。其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巴人流入“五溪”、“武陵”后,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后成为受土司管辖下的土民,流传历史上有“还人头愿”杀人祭祖的“白虎图腾”崇拜,现为杀牛、羊祭祖,如怒溪大湾古寨巴人刘姓就属这一支。二是唐末宋初,从鄂西、湘西、川东等土家族地区进入的开疆劈土,扩大领地的土蛮酋长,后来其子孙成为这一地区的世袭土司。主要有省溪杨姓和提溪张姓。三是明洪武年间,从江西、湖广、湖南等地区应“调北征南”、“调北填南”而来的,如怒溪、地楼、龙眉等地的雷、李、姜、张、郑等姓。这些由统治者调集的“赶苗夺业”,战争结束后实行“军屯”、“民屯”而留守屯堡的士兵,入境随俗,与当地土家族通婚,逐渐被同化。四是在清代“改土归流”前迁来境内,依附土司,由土司指地耕耘,成为土司管辖下的土民、具有土家族民族特点的其他民族。

二、文化资源

(一)民族特色

1.民俗浓郁。在这里,土家人特别注重人情礼仪。日常交往语言、接待客人、出门做客、红白喜事,都有特别的规矩;婚丧嫁娶更是讲究,分“求亲”“结婚”。“求亲”又分访友、求亲、订婚;“订婚”包括求婚、送日子、忙嫁、哭嫁、戴花酒、接亲、拜堂、闹新房、敬茶、回门等。

2.能歌善舞。云舍人大都能歌善舞。该地歌谣从内容看主要有四大类:

1.传统古歌。大都用土家语歌唱,如《摆手歌》是土家人进行摆手舞蹈活动时唱的一种古歌。2.仪式歌。婚丧嫁娶喜庆活动中唱的风俗歌,如《哭嫁歌》、《拦门歌》、《上梁歌》、《华堂歌》《丧堂歌》。3.劳动歌。如《薅草锣鼓歌》、4.生活歌。如《相思歌》《送郎歌》。

土家族舞蹈主要有:金钱杆、摆手舞、铜铃舞、毛古斯等。

3.服饰艳丽。土家族服饰特色独具,佩戴谐调美观,艳丽雅致。多用自织自染的土布(家机布)做衣料。男子多穿黑或蓝,女子将布染成“鹿子闹莲”“喜鹊闹梅”“双凤朝阳”等富有喜色的图案。男式服饰基本特色:上衣为“琵琶襟”,后逐渐穿对襟短衫和无领满襟短衣;缠腰布带,裤子肥大,裤脚大而短,皆为青、蓝布色,多打绑腿;头包青丝帕或五六尺长白布,呈“人”字形;脚穿偏耳鞋、满耳草鞋、布鞋或钉鞋。女式服饰上衣矮领右衽,领上镶嵌三条花边,俗称“三股筋”,襟边、袖口贴三条小花边栏杆;下穿“八幅罗裙”,裙褶多而直,后改为裤脚上镶三条彩色花边的大筒裤。

4.节食丰富。节日极富个性特征。几乎每月一天或几天,除过共同的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等外,过社、清明、立夏、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半等传统节日,原汁原味,丰富多彩。最突出过“赶年”。即每年腊月二十九日,月小腊月廿八日过年,吃合菜、打糍粑、蒸面肉、扣肉、喝醪糟酒。一家老小围坐火坑摆龙门阵、唱巴山歌,直到明天。春节要做过年粑;清明要做棉菜粑;端午要做棕粑;打谷要做“洗斗粑”。还喜吃自制酸菜、辣椒、腊肉,品种较多。红烧肉、甜酒、烧酒、醪糟、豆腐、磨芋、豆腐干,五花八门,样样都有。山歌、情歌、盘歌、丧歌、哭嫁、伴嫁抢亲、唢呐吹奏……悠扬动听,扣人心弦。系列民俗节目活动备受宾客青睐,纷纷亮相中央电视台等全国知名媒体,成为了中外友人“景美、人美、民风美”的赞词佳句,具有很高价值欣赏和旅游经济价值。

(二)建筑风格

土家人爱群居,喜住桶子屋、吊脚楼。古民居多为三合院、四合院为主的干栏式建筑,翘角白沿,廊椽相接,青瓦若鳞,建房一村村,一寨寨,很少单家独户,气势辉宏,古朴壮观。房屋多为木结构,小青瓦,花格窗,司檐悬空,木栏扶手,走马转角,古香古色。居家都有小庭院,院前篱笆,院后竹林,青石板铺路,刨木板装壁,松明照亮,尤以四合院即俗称“桶子屋”最为突出,一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宁静生活。

桶子屋,砖木结构,院子、廊檐均用青石板铺就,四周青石墙裙砖砌高墙,山墙呈梯,皆有飞檐,俗称“马头墙”。整个建筑平面呈正方形,北高南低,上方为主要建筑,分中堂和左右厢房,下方为次要建筑,分设厨房等,四周相连,中间突出,形四角天井。楼栏窗棂,多有镂空木雕,山花草木,虫鱼鸟兽,无不栩栩如生。原文化部副部长陈昌本到这里考察时,称之为“南国一绝”。

“吊脚楼”,为土家民居众多建筑中最婧建筑形式。为木质穿斗结构,一般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四面向外挑出一米左右,形成“吊脚”,看上去有头重脚轻之感,实际稳如磐石,风雨无撼。各色各样雕花栏干,虽被岁月烟尘熏得黢黑,但巧妙构思,精湛工艺,着实让人叹服。在造型设计上有方、圆、斜、万字格、福寿图、花卉、动物及各种水果皆入画图。虽千差万别,然栩栩如生,充分体现了历代土家族人的勤劳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有着发展旅游的绝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