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问墓

元好问墓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元好问墓位于城南10里的韩岩村北,建于元代,因葬时墓前筑土5方,每方高5丈,张幕画花为记,故又名五花坟。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山西秀容(今忻州)人。生于金章宗期元年(1190年)、于元宪宗蒙哥七年(1257)九月初四日卒于获虎(在今河北省)窝舍,归葬故乡系舟山下山村(今忻府区韩岩村)。元好问进士出身,历任内乡令,南阳令,尚书省左司都事员外郊。金亡不仕,工诗文。在金元之际破负重望。他的著作有《中州集》十卷、《唐诗鼓吹》十卷、《诗文自警》十卷、《续夷坚志》四卷、《新乐府》四卷。

元好问是我国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诗作成就最高,“表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

元遗山墓,分坟地和野史亭两处。坟墙周长250.8米,野史亭周长190米。元遗山墓封土高2.5米,圆形冢土,直径5米。墓前立石,刻有“诗人元遗山先生之墓”,系至元十九年五月二十二日(公元1282年)立。旁有“遗山先生墓铭”碑一通,为元代郝径撰文,系大德四年(公元1300年)七月长子拊,次子振立。有享堂3间,“重修元茔记”碑一通(清乾隆六十年即公元1795年,忻州知州汪本直修)。“共仰先生”碑一通(清嘉庆元年,即公元1796年)。清同治重修元墓碑一通(忻州知州戈济荣撰)。”“重修元遗山先生墓记”(清乾隆)。“重修元遗山先生冢墓”碑一通(中华民国四年,即公元1915年)。还有“自书修元墓记”、“遗山先生世子略”及墓图等。亭前有翁仲(石人)1对,石羊1对,石虎1对。元遗山先生墓前后有土冢6个,为曾祖元春山、祖父元铜山、父元东岩(字明德)、二叔父元陇城、长子元拊、长孙元若祖。

野史亭南北长22丈,东西宽10丈,计地3.83亩。亭座落于院中间,台基高6尺,作六角形,尖顶。亭正中壁上嵌元遗山先生石刻画像,(民国三十年画,即公元1941年)。

野史亭院内有“重修野史亭记”石碑一通(民国十四年,即公元1925年,忻县知事彭赞璜撰书)。北边撒案件大厅居中,内嵌元、明、清历代名人诗文。厅东西各有四间正房,东边耳房内有重修元遗山先生野史亭捐款题名,南边大门两旁有四间南房。

元遗山墓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2年省拨款维修一次,1979年至1982年省考古研究所先后拨款2.1万元维修元墓,新修了围墙,平整了院落,栽种松、柏、杨、柳等树木4000余株,并植玫瑰等花草。1981年4月收回土地15亩,将元墓和野史亭用围墙圈回。现保存完好,极具有考古和历史价值。

元好问(生于1190年,卒于1257年),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著名作家和历史学家、文坛盟主,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元好问还写过小说,所著志怪短篇小说《续夷坚志》四卷二百零二篇,其中除四篇有目无文和一篇内容残缺者外,实有一…… 元好问详细信息++

延伸阅读:

·第一批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