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

延安市位于陕北黄土高原腹地,辖2区11县,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46万。延安是1982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革命圣地和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地方文化特色鲜明,文物古迹分布较广。尤其是在1937年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使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圣地,为延安留下了大量的宝贵的革命遗产。全市共有文物遗址5808处,其中在市区就有革命旧址168处。

一、历史城区

历史城区范围:西北至西沟大桥、北门口街,东北至嘉岭大桥、201国道,南到兴盛桥、南门口街。总计3.9平方公里。

延安市历史城区范围内,三山对峙、(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二水分流(延河、南川河)的格局,使得延安自古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以三山两河汇聚处为核心,城市建筑及城市交通干线夹两河,沿河两岸向东、西、南三个方向发展,形成“Y”字形的城市发展格局。经历城市的快速发展,延安古城墙已经严重破坏(仅在凤凰山上保留半边残城),古城区内出现部分高楼。目前,保留较好的是古城的山水格局、府城(船形)城廓平面、古城历史上形成的道路网、街巷格局。延安市对残存的城墙进行严格保护,凤凰山上的城墙两侧设置绿化带并连同周边山体一起保护,对已经不复存在的城墙部分,在原城墙的重要节点位置设置标识,记述城池变迁过程,给人们以历史的回顾。    

二、名城保护范围

(1)城市规划区

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分级保护,划分为核心保护区、重点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区。

核心保护区为南至南桥,东西两侧至山脊线,北至石佛沟桥,东至嘉陵桥的三山围合区。

重点保护区为市区内168处不同等级革命历史文物的保护,包括宝塔山、清凉山、枣园、杨家岭、王家坪、凤凰山、西北局、桥沟鲁艺、南泥湾、抗小、陕甘宁边区政府、参议会礼堂旧址、抗大、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保安处旧址,万佛洞石窟、古城墙遗址等。

除核心保护区和重点保护区以外的城市规划区按建设控制区进行规划管理。

(2)不可移动文物

市域范围内现有文物遗址9262处,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处(其中市区14处:枣园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中共中央党校旧址、延安王家坪革命旧址、清凉山万佛洞石窟及琉璃塔、清凉山中央印刷厂旧址、凤凰山革命旧址、灵山寺塔、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大礼堂旧址、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陕甘宁边区银行旧址、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旧址、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鲁迅艺术文学院旧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8处(其中市区12处:陕甘宁边区保育院旧址、延安中央医院旧址、马列干部学院旧址、延安抗日军人家属子弟小学旧址、中央女子大学旧址、陕甘宁边区民族学院旧址、西北财经办事处旧址、陕甘宁边区保安处旧址、延安县南区合作社总社旧址、中国医科大学旧址、日本工农学校旧址、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旧址);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51处(其中市区5处:延安古城墙遗址北段、杜公祠、史沫特莱旧居、烽火台、杨家湾民办小学旧址);等记文物市区31处。

根据普查资料统计,至2016年底延安的革命旧址分布在全市13个县(区),共计445处。旧址分布数量和等级综合考虑,遗存分布特大县(区)为延安中心市区(宝塔区),遗存分布大县为吴起、安塞、子长、延川、甘泉。

(2)风景名胜区

延安的风景名胜区有多处,多数是自然风光与历史文化相结合,如黄帝陵、南泥湾、壶口瀑布、凤凰山、宝塔山、清凉山等。

(3)其他物质文化遗产

除去已经列级的文物保护单位,延安还有许多建构筑物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如延安大学窑洞群,延安市政府、中国女子大学旧址、延安宾馆等。

(4)非物质文化遗产

延安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丰富,传承久远,特色鲜明,独具神韵。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2种(市区4种),具体有:黄帝陵祭典、黄陵面花、安塞腰鼓、安塞剪纸、洛川蹩鼓、宜川胸鼓、陕北说书、陕北民歌、陕北道情、木兰传说故事、陕北窑洞建筑技艺、延川剪纸。

三、历史文化街区基本情况

(1)西北川西段(枣园)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区范围:东至包茂高速公路,西至延园中学,南、北至山体。保护区总面积约185公顷。该范围内基本保存了原乡野村舍的历史环境与田园风光的自然特色。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居住人口6338人,2240户。

(2)西北川东段(杨家岭)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区范围:该范围内文物古迹最为集中,南至清凉山,北至延安大学,西至延河,东至西北川东侧山体山脊。保护区总面积约250公顷。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居住人口20176人,5116户。

(3)桥儿沟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区范围:桥儿沟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桥儿沟内,东西宽约200米,南北长约800米,面积25.6公顷。该范围是一个独立的沟道,沟道内主要文物保护单位为鲁迅艺术学校旧址、六届六中全会旧址等六处旧址,周围坡上保存有相当规模的传统窑洞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