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客流高峰,旅游目的地如何解“难”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教授魏翔分析,今年的“五一”假期,文旅市场所面临的“难”,主要体现在供给端余量不足,需求骤升所带来的住宿难、行车难、体验难,供需不平衡所带来的价格扭曲。

“尤其是一些具有资源垄断性特征的著名景区,会出现局部或者瞬时的超负荷运行,还有一些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被曝出舆情焦点。”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硕士生导师、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文化旅游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孙小荣说。

疫情后的第一个长假,人们出游需求猛增,导致出现供不应求的阶段性特征,北京交通大学现代旅游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张辉认为,这是一个全球性现象。“如果一个景区或旅游区按照它最大的接待量去建设旅游设施,在时间较短的旅游旺季能够很好地达到供需平衡,但在时间更长的淡季就会造成大量亏损。”张辉说,当旅游淡季造成供给过剩,可以通过发放消费券、文旅活动植入等方式进一步引导和刺激消费;当旅游旺季造成过剩需求,可以提前布局,适当避免由于游客量暴增而引发运营管理危机,例如,严格落实景区最大承载量,并通过实名预约制来提前指导分流出行,创造一个便利化的体系,通过及时分流、疏导等综合性举措,让整个接待范围从一个景区扩展到一个城市;在一些气候条件不错的地方,可以尝试以露营的方式作为住宿的过渡。

记者了解到,今年4月,安徽省黄山市所有旅游景区推出门票“免减优”措施,引导游客错峰、避峰旅游,推动“门票经济”向“综合经济”转型。“五一”假期,该市又推出机关事业单位内部停车场向游客错时共享、免费开放等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停车难”问题。

今年“五一”假期,北京市文旅消费市场呈现出强劲复苏态势。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北京市接待游客总量912.8万人次,同比增长198.2%;旅游总收入134.6亿元,同比增长752.3%。在北京最受欢迎的出游目的地中,北京环球影城在“五一”假期第二日即创下开园以来单日接待入园人数的最高峰。

“五一”期间,成千上万的游客奔向北京环球影城等热门景区游览,这也是对景区节日准备工作的一次大考。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景区专家库专家张军英介绍,面对“五一”黄金周比平常假日高4至5倍甚至更多的客流,北京各大景区都积极准备各种应急工作预案,以应对接待中的各种新老难题。如面对前往景区的道路交通拥堵问题、景区停车场不足问题,许多景区解难的妙招是积极探索将周边道路交通管理资源、景区停车资源、周边停车资源与城管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这在很大程度上疏解了交通拥堵、缓解了停车难等问题。面对瞬时游客暴增、景区接待能力不足问题,很多景区采取了“控制游客容量+分时预约旅游+增加观赏资源供给”、提前开门、延迟关门、“增加表演场次+夜场活动”等举措,有效缓解了景区部分时段服务接待能力不足的难题。面对进入景区的巨大客流,很多室内景点对参观动线重新安排,关键地段增加软硬可调的隔离带措施、狭窄路段实施单向可循环流动措施、多点位道路设置醒目的指引标牌和安全出口,提升了游览秩序安全管理的可控性。

“一个有安全感的优质景区背后,一定是区域环境资源与各方管理举措有效整合的结果。它可称为假日景区周边资源前置协调联动管理的新模式,是‘前置管理+过程控制+及时调整+常态化应用’的景区实践。”张军英说。

尽管“五一”期间景区准备充分,但面对滚滚而来的客流,许多应急措施仍显得力不从心,同时又出现不少新难题。

在张军英看来,首先,信息化时代,游客人手一部手机,在充分享受旅游拍摄乐趣的同时,也导致了参观行走速度降低、安全游览意识不足、自身财产安全保护不够等问题。而热门景点、景观、取景地、打卡地更是频现游客拥堵的问题。持手机参观游览已成常态,这是游客出现的新变化,价值巨大,值得思考和应对。其次,“五一”等节假日期间,景区通常会准备大量临时移动厕所应对游客如厕难问题。但面对大客流如厕需求,特别是女性和儿童如厕,景区还需采取多种人性化服务措施来缓解难题,包括灵活调整男女厕位数量的安排。同时,也需外部资源给予相应支持。再次,在有夜间文化与经济活动或室内景点光线不够明亮的旅游消费聚集区域、道路,相关引导指示牌还应具备夜视功能。

“当前,旅游消费需求已呈多元化、个性化、动态化趋势,且游客维权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建议景区加强此类数据的汇集与分析,及时跟进、调整游客接待服务方案。”张军英表示,从市场需求、问题导向、高质量导向角度看,游客需求或许是景区价值创新的又一突破口。

孙小荣认为,景区这些所谓的“难”,只要规范操作,按照景区最大承载量建立预警和分流疏导机制,再加上有效的监管和安全预警应急机制,是可以避免或者最大限度降低风险的。“山东淄博今年就提前准备了旅游目的地高峰期应对办法。”孙小荣举例,淄博在“五一”到来前就发布“劝退信”,明确告诉游客接待能力有限,可以错峰游淄博、吃烧烤;同时,倡导淄博市民外出旅行或居家休假,把城市、景区、消费空间让给外地游客。另外,还腾出停车场,开设公交专线、烧烤专列,招募志愿者、全城联动、全员服务,与市内区县、周边市区县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共享客源、分流客群,给去淄博的游客营造了一个不仅乐享淄博烧烤,而且共享“好客山东”的氛围,获得了游客的一致好评。(中国文化报实习记者张欣 王伟杰)

原标题:面对客流高峰,旅游目的地如何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