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

青岛,位于太平洋西岸、黄海之滨、山东半岛东南部沿海,胶东半岛东部,东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辖七区三市(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即墨区、胶州市、莱西市和平度市),陆域面积1128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2240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总人口929.05万。

青岛市是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是东北亚国际航运物流中心、海洋经济国际合作先导区、滨海度假旅游目的地;国家海洋经济示范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陆海统筹发展试验区);沿黄河流域主要出海通道和亚欧大陆桥东部桥头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城市。

作为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和理论在中国最早的实践地之一,青岛具有“山、海、岛、城”一体的城市特色,在近代城市建设史上有着重要地位。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遗产丰富。

一、历史沿革

1、古代青岛

(一)新石器时期

青岛古为东夷地,距今约7000年前,今青岛地区就有东夷先民繁衍生息。

(二)夏商周时期

商周时期,青岛地区分属莱、莒、介诸国。春秋中期,齐国统一胶东半岛,设置了琅琊(址在今胶南琅琊镇)、即墨(址在今平度古岘镇)等中心城市。

(三)秦汉至南北朝时期

公元前221年,秦灭齐,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于今青岛胶南市琅琊镇置琅琊郡。琅琊郡是中国当时唯一的海滨郡城,为秦东部沿海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重要的港口城市。公元前219、218、210年,秦始皇曾三次登临琅琊,筑琅琊台行宫,派方士徐福出海求仙药。西汉时期,即墨作为胶东国国都,与琅琊郡同为当时的中心城市,汉武帝亦曾多次巡视琅琊。公元前70年(汉宣帝本始四年),琅琊因大地震而走向衰落。其后,琅琊即墨逐渐失去了行政中心地位。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封大臣伏湛为不其侯,遗址在今青岛市城阳区。南北朝时期,宋朝在不其城设置东青州,宋魏战争时,不其为北魏所攻占,城池损毁严重,胶州湾地区长期处于衰落之中。

(四)隋唐宋金元时期

隋、唐以后,胶州湾地区的经济逐步恢复。当时,胶州湾畔的胶西县板桥镇港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
北宋年间,在板桥镇设置密州市舶司,为中国北方唯一的对外开放港口,对发展与高丽、日本的贸易文化交流起了重要作用。元朝初年,开凿了连接胶州湾与莱州湾的胶莱运河,成为世界上第一条海运河。金朝时期,胶州湾成为重要的军港和商港,为宋金两国唯一的边境贸易口。

(五)明清时期

明洪武二年,胶西县改设胶州,隶属山东布政使司莱州府管辖。明朝初年,为防止倭寇骚扰,明朝中央政府在胶州湾沿岸设置灵山卫、鳌山卫和浮山所、雄崖所、夏河寨所等卫、所,派兵驻守。

清朝末年,海防松弛,胶州湾成为帝国主义列强觊觎的对象。

2、近代青岛

1891年清政府决定在胶澳驻军设防。翌年,调登州镇总兵章高元率部移驻胶澳青岛口,修建炮台、兵营、码头。至德国侵占之前,青岛已成为北洋海防体系中重要的军事要塞海港城镇,青岛建置由此开始。1897年11月,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武力侵占胶州湾,强迫清政府于1898年3月6日签订《中德胶澳租界条约》。从此,胶澳沦为德国殖民地,山东也划入了德国的势力范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取代德国侵占青岛,进行军事殖民统治。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中国人民为收回青岛进行了英勇斗争。1919年,由于青岛主权问题,引发了著名的“五四”爱国运动。日本于1922年12月10日交还了青岛主权。中国政府将青岛定名为胶澳,开为商埠,设立胶澳商埠督办公署,直属北京中央政府,其行政区域与德国胶澳租界地相同。1929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接管胶澳商埠,同年7月设青岛特别市,1930年改称青岛市,直属南京中央政府。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占青岛。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国民党军队在美国支持下接收青岛,青岛成为重要的轻工业和港口城市,仍直属南京中央政府。

3、现代青岛

1949月6月2日,青岛解放,改属山东省省辖市。1981年被列为全国15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1984年4月,被列为全国14个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1986年10月15日,被国务院正式批准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赋予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1994年2月,列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2008年8月,青岛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帆船赛事,成为了“奥运城市”。青岛的国际影响力得到了提升。

二、历史文化价值

1、古代文明、海上探险的发源地,重要的商贸港

青岛是山东半岛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距今约7000年前,今青岛地区就有东夷先民繁衍生息,现已发现的北阡遗址、三里河遗址、东岳石遗址等,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考古研究价值。

青岛是我国古代海上探险发源地之一。秦代方士徐福自琅琊启程东渡;东晋高僧法显前往印度取经,自崂山登陆归国。

青岛是我国宋元明清时期重要的商贸港。元朝开凿的胶莱运河,是世界首条海运河;隋唐时期板桥镇的密州市舶司、宋金时期的胶西县、明清时期的金口港,曾是当时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现存的琅琊遗址、金口古镇、胶莱运河遗址,见证了青岛在中国古代海洋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海防军事要塞

青岛市域东南沿海的灵山卫、鳌山卫、雄崖所、夏河寨所、浮山所等多处海防卫所遗址,曾是明代海防卫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城区内的多重海陆防御炮台、堡垒、兵营等遗址,见证了青岛近代海防要塞的重要地位。

3、中国近现代重要的工商业城市、海陆交通枢纽城市

近代兴建的胶济铁路、大港等重大交通设施,奠定了青岛“以港兴市、港城联动”的发展基础,青岛从军港和商贸港转变为工商并重的城市,纺织业之强盛曾与上海、天津齐名,机械制造、家电制造、食品制造等产业在国内的领先地位保持至今。

4、中国近代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地

德国侵占青岛的“胶州湾事件”引发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也引发了维新变法和义和团反帝运动;青岛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亚洲唯一战场,见证了日德战争等对当时世界格局影响重大的事件;青岛的主权问题导致了“五四运动”爆发,中国的近代历史发展因为青岛而发生转折。

5、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土地政策、建筑法规在中国的早期实践地

近代青岛的城市建设活动,一直在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进行,青岛是中国大陆第一个实施现代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德占时期,当局制定并推行的土地政策,有效防止了土地投机,使城市建设井然有序;青岛近代各类建筑管理规定的制定与实施,保证城市建筑的高度、密度等指标得到严格管理和约束,形成了高度统一的城市风貌。

目前的历史城区仍延续第一版城市规划的路网和功能布局,整体格局保存完整,“山、海、岛、城”一体的风貌特色鲜明,见证了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理论、土地政策、建筑法规对青岛早期城市建设的影响。

6、“海陆交融、继往开来”的多元城市文化

青岛的城市文化秉承了齐鲁文化厚重、淳朴的特性,且兼具了海洋文化的交融性和开放性特征。海洋文化、胶东民俗文化、道教文化,以及近代科技教育文化、工业文化等,集中体现了青岛文化古今交融、中西合璧的多样性与包容性。

三、地方特色

1、市域呈现“三山、三水、三湾、一带”的整体自然环境格局;胶州湾区域“两山、一湾、多河”自然格局,是近代青岛城市区域选址的自然基础。

2、历史城区东部和北部有群山作为屏障,南面是海湾、半岛,原始地形自然划分了城市功能区。胶州湾的岸线形态决定了海港的位置和铁路的线路;海滩决定了浴场的位置,迂回曲折的海岸线为旅游和疗养提供了场所。

3、历史城区“山、海、岛、城”融为一体,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和谐相容;在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指导下,城市建设一脉相承,具有统一性、整体性,城市空间顺应自然环境,功能组团轴向发展,布局清晰;道路、建筑布局与地形结合良好,利用踏步甬道垂直相通,形成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平缓舒展的格局和肌理;利用地形起伏、道路曲折的特点,选择适当的位置,布置重要的公共建筑丰富城市景观;城市排水利用山地道路的自然坡度,因势利导,设明沟、暗渠或管道,在城市建设初期,部分地区采用了先进的雨污分流制,许多排水设施至今仍在使用;城市色彩具有“红瓦黄墙、青山绿树、碧海蓝天”的特色。

4、13个历史文化街区连绵分布于南部滨海区域;德占时期建设的中山路、观海山等历史文化街区,建筑和街道具有德意志民族风格特征,同时融有古典复兴、浪漫主义和折衷主义的风格;四方路历史文化街区是德占时期华人营建的商住区,是西式洋楼与中国四合院的结合,具有中西合璧的特色;八大关、鱼山、信号山等建于民国时期的庭院别墅街区,保持了典雅旧貌。各个街区既完整统一,又有鲜明的空间特征,由于所在区域和历史功能的不同,具有不同的历史价值,呈现不同的风貌特色。

5、大量历史建筑设计考究、建造精美,结合了当时国内外的建筑思潮、流行风格和元素,有传统的中国式殿堂建筑,有中西合璧的里院建筑,有多种风格流派的住宅建筑,以及银行、教堂、办公等公共建筑,历史建筑对青岛城市风貌特色起着主导作用。大门、围墙、铺地、石阶、井盖、排水沟渠、桥梁、驳岸等与历史建筑紧密相关的环境要素,是历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重要文物和历史建筑

认定公布了各级文保单位537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省文物保护单位72处,市文物保护单位75处,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72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新登记不可移动文物1246处。

已认定公布两批共313处历史建筑(历史优秀建筑),其中,2000年山东省认定公布131处,2006年青岛市政府认定公布182处。截止目前,已有103处升级为各级文保单位,剩余210处中有175处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作为新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五、历史文化街区

28平方公里历史城区,13片历史文化街区,分别为: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馆陶路历史文化街区、上海路-武定路历史文化街区,八大关-汇泉角-太平角历史文化街区,鱼山历史文化街区,八关山历史文化街区,观海山历史文化街区,信号山历史文化街区,观象山历史文化街区,黄台路历史文化街区,无棣路历史文化街区,四方路历史文化街区和奥帆中心历史文化街区。

历史文化街区紫线范围总面积1363.8公顷。其中,街区核心保护范围总面积689.5公顷,建设控制地带范围扩大至674.3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