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沉浸式感官体验的人行通道,观看栩栩如生的8K裸眼3D,走进数字街区生成真人数字分身,异彩纷呈的数字化应用在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上亮相。今年4月,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召开,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风向标,本届峰会以“加快数字中国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展示数字中国建设的最新成果,探讨数字中国建设的未来。
成果展览会上亮相的数字应用是近年来数字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一个缩影。峰会上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3年)》指出,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0.2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3%,已连续11年显著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数字经济占GDP比重相当于第二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41.5%。
“新一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将根本性地改变各行各业的产业实践和运行方式。”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勇表示,从互联网2G时代的门户网站,到3G时代的社交软件,再到4G、5G时代视频产业的大爆发,如今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我们又站在一个历史转折点上。
峰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全要素生产率为1.75,相较2012年提升了0.09,数字经济生产率水平和同比增幅都显著高于整体国民经济生产效率,对国民经济生产效率提升起到支撑、拉动作用。“以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数字经济的核心部分。”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童庆禧表示。
异彩纷呈的数字化应用的背后是我国数字技术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峰会上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2022年,我国信息领域相关PCT国际专利申请近3.2万件,全球占比达37%;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33.5万,同比增长17.5%。
“网络信息技术是全球研发投入最集中、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辐射带动作用最大的技术创新领域。”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左宁表示,根植于最有活力的市场,数字信息技术可以迸发出很大的创新性。
在建设数字中国的大潮中,数据要素的价值不断凸显。近年来,我国数据资源体系加快建设。“数据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石油’,已经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价值。”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教授陈军表示。
2022年,我国数据产量达8.1ZB,同比增长22.7%,全球占比达10.5%,位居世界第二。数据要素市场建设进程加快,数据产业体系进一步健全,数据确权、定价、交易流通等市场化探索不断涌现。
加快释放数据要素的价值,将为数字中国建设注入强劲的动能。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表示,要探索数据产业生态健康发展之策,以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新型数据应用场景开发为牵引,做强做优做大数据价值链、供应链和产业链。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刘权表示,要建立健全数据产权体系,构建科学价值评估模型,完善数据交易制度规范;构建收益多级分配机制,健全公共数据收益分配机制,建立分配联席会议机制。
在数字化应用加速落地的同时,网络安全威胁和挑战也日益增加,网络和数据安全上升到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国家安全层面,数字中国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网络安全挑战。
“数字化成为国家战略,数字文明时代正在到来,随之而来的是网络空间和数字化均面临内外部双重安全挑战。”360集团COO叶健表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本土的数字安全龙头企业要围绕“上山下海扶助小微”服务数字中国和网络强国建设。
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并将“筑牢可信可控的数字安全屏障”列为强化数字中国的关键能力之一,提出切实维护网络安全,完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国家网信办总工程师孙蔚敏表示,完善数字治理体系,助力数字安全发展,要坚持人民至上,深入推进个人信息保护工作;坚持系统观念,加快健全数据管理法规制度体系;坚持安全发展,构建数据安全综合治理格局。(记者苏德悦)
原标题: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数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