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市概况
徐州自古就是东西南北的交通咽喉,现在的重要交通枢纽。古代的汴水、泗水和后来的黄河、京杭大运河构成徐州的水运系统。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干线在此交汇,北通京津、南连沪宁、西接豫陕,东出连云港,加之京沪、陇海等十条铁路干线、支线相接,构成了我国东部铁路的重要枢纽。境内公路已形成京沪、京福、连霍三条高速公路和四条国道、十四条省道组成的公路干线网,与各省、市相通。徐州航空港已开通京、沪、宁、杭、穗、川、湘、闽、黑、滇、台等省、市航班。对外立体交通的迅速发展,为徐州市以及淮海经济区的工农业生产、商业贸易、文化发展,对外友好往来,发展旅游业提供了优越条件,同时也为徐州都市区的发展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南北经济联系的重要纽带。
徐州市是1986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著名的帝王之乡,向来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5000多年的文明史和2500多年建城史为徐州留下了大量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
二、历史沿革
徐州山水相依,是原始人类理想的繁衍、生息之地。1956年,云龙山东麓发现的下园墩龙山文化遗址,表明距今5000年左右,已有人类在此活动。下园墩遗址龙山文化的创造者,是徐州市的直接先民,也是后来大彭国的前身。
夏代,徐州及其周围的彭部落几乎和夏王朝同时进入阶级社会,建立了彭国,并成为夏王朝的方国。由于彭国十分强盛,史载称其为大彭或大彭国,大彭国的创始人为彭祖。彭国部落最初活动的中心区域在今天铜山县大彭镇的大彭村一带,立国后选择了汴、泗交汇处筑城,作为彭国都城,简称彭城,彭城由此得名。夏禹治水时将全国的疆域划分为九州,徐州为九州之一。其范围北起泰山,南至准水,西自济水,东止于海。
春秋时期,彭城为宋邑。战国后期,彭城属楚。秦统一六国,改彭城邑为彭城县,隶属泗水郡,这是彭城设县之始。
秦汉之际,楚怀王心,西楚霸王项羽都曾先后建都彭城。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封其异母弟刘交于此,号楚国,辖东海、薛郡等三十六县。西汉武帝时置十三州刺史,楚隶属徐州刺史部(刺史部驻郯城)。至宣帝地节元年又更为彭城郡,后宣帝封其子刘器为楚王。王莽时废楚为和乐郡。东汉刘秀封其子刘英于楚国,都彭城。后又废楚国为彭城郡。章帝时,封刘恭于此,为彭城国,隶徐州刺史部,终汉一代。
三国时期,曹魏自郯城迁徐州刺史部治彭城,这是彭城正式称徐州的开始,此后,徐州既指以彭城为中心行政区域,又是彭城的别称。
魏、晋、南北朝各代,都在徐州设藩封王,皆袭称彭城国,东晋以后,徐州一带的人民和大批士族渡江,司马睿遂于京口(今镇江)设侨置徐州,并称为北徐州。
隋唐时期,徐州先后设置徐州总管府、感化军、武宁军节度使。北宋徐州属京东路;元代徐州属归德府;明代徐州直隶京师(南京);清带徐州属江苏布政使司,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升州为府。民国初年,徐州为徐海道。1927年废道设徐州专区。汪伪时期,设伪淮海省辖22县,徐州市为其省会。1945年日寇投降,复置徐州专区,徐州市为江苏省辖市。1948年12月徐州解放,为山东省辖市。1952年复划归江苏省管辖并为徐州专署驻地,辖八县,1983年地市合并,以市带县,辖六县四区。1994年,市区区划调整,增泉山区。现共辖六县(市)五区。
三、历史文化价值以及地方特色
徐州的特色文化是“楚汉文化、战争文化、运河文化、工业文化和山水文化”,其中尤以楚汉文化著称,楚王怀心、西楚霸王项羽曾先后建都彭城;徐州是汉刘邦故里,刘邦统一天下之后,在徐州设楚国,封其弟刘交为楚王,俟后延续封了十八代楚王或彭城王,至今留有两汉王陵等相关遗址,在全国文物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徐州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历朝历代,发生在徐州及其周边地区的较大战争有两百余起,为徐州留下了非常珍贵的战争文化遗产,如九里山古战场、戏马台等。京杭大运河从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徐州是大运河关键节点,南北航运的重要枢纽,有许多因运河而诞生、兴盛的村庄、乡镇。徐州采矿历史悠久,在全国久享盛誉,建国后,徐州更是有几十座上百万吨的大型煤矿,目前随着产业的更替,徐州正积极探索矿区、塌陷地的整治、保护策略,将矿业遗产打造成徐州的特色名片,实现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蝶变。徐州的山水格局和地理环境独具特色:整个城区整体呈现水体西北—东南方向,山体东北—西南方向的网状交织格局。
徐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
1.徐州地区是早期聚落和古国密集存在的区域,历史遗存分布较广,市域层面历史文化遗存丰富多样;
2.城市格局与周边山水系统紧密融合;历史城区具有清晰的山环水绕、易守难攻的环境-空间格局;
3. 徐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遗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4. 徐州历史城区的发展与古泗水、汴水(故黄河)关系密切,多次被洪水毁灭又多次原址重建,是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长期互动适应的典型案例;
5. 京杭大运河(徐州段)给徐州带来了诸多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也留下了徐州粮仓与水利工程遗存。
6.历史城区基本格局依然存在,传统街巷和传统民居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7.历史城区地下遗址面积较大、文化层丰富;
8.徐州是古代华东煤矿冶炼基地,拥有近现代铁路遗产,工业遗产资源丰富
9.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多样,地域特色浓郁。
四、重要文物和历史建筑
徐州市域范围内有文物保护单位29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26个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9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共有253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全市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1484处,其中市区不可移动文物583处。保护中心城区内4处20个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62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历史文化街区
徐州市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和状元府历史文化街区所处的户部山地区自古便处于承接城市与自然的重要地理位置,该区地处整个徐州核心区中部,是北部老徐州历史文化片区与南部云龙山佛教文化片区重要的承接枢纽。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和状元府历史文化街区仅一路之隔,是徐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传统风貌,是表现徐州城市特色的重要载体,具有丰富的历史、人文、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价值。
六、非物质文化遗产
徐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民间文学、传统美术、传统音乐、传统戏剧、传统舞蹈、曲艺、传统技艺、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传统医药、民俗等十大类。徐州唢呐属于传统音乐类,徐州剪纸、徐州香包、邳州纸塑狮子头、丰县糖人贡属于传统美术类,江苏柳琴戏、徐州梆子属于传统戏剧类,邳州跑竹马属于传统舞蹈类,徐州琴书属于曲艺类,这9个项目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有彭祖传说、刘邦传说、九里山古战场传说、徐州坠子、丰县四平调、丰县吹糖人、沛县泥模、沛县武术、睢宁落子舞、苏北大鼓、铜山徐氏少林拳、铜山石刻、邳州绣花鞋、沛县鼋汁狗肉烹制技艺等43个项目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还有100多个项目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