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诗词:《小雨》

小雨

\n\n

[宋]杨万里

\n\n

雨来细细复疏疏1,纵不能多不肯无。

\n\n

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帘珠。

\n\n

注释:

\n\n

1.疏疏:稀稀的样子。

\n\n

赏析:

\n\n

这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小雨诗。

\n\n

杨万里的诗歌多为描写自然的可爱之作,简简单单,却别有意趣。比如他最有名的咏荷诗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n\n

这首小雨诗,亦是如此,可爱自然又清新脱俗,不落俗套,别有意趣。

\n\n

一、二句是说,小雨来了,细细的,又疏疏的;纵然不能下得更多,却又不肯停下。这两句交代了小雨来时可爱无赖的样子,宛如调皮捣蛋的孩子一样。细细又疏疏,不多也不少,淅淅沥沥,就一直这么下着。这就是小雨的特点,也是世人看到的小雨样子。写出这两句,并不算高妙,因为写看得见的并不难,难的是写看不见的。

\n\n

三、四句是说,小雨好像是妒忌诗人能够欣赏远处青山,所以故意在千峰之间隔了一帘雨珠。这两句就高妙了,这个“妒”字,就是看不见的,却被诗人看见了,这就是诗人的高妙之处,也是一般诗人与优秀诗人的差别之处。

\n\n

每首诗都要有一个诗心,如果没有了诗心,这首诗也就失去了意义。“妒”字,便是这首诗的诗心。

\n\n

小雨是不可能妒忌诗人观山的,但诗人却硬说小雨种种表现就是在妒忌他,这就在无意趣之中寻找到了一种意趣,使得整首诗都活了。

\n\n

只有写现实中看不见的,才是诗歌的上层境界。

\n\n

(诗文据《杨万里诗文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7月第1版辑校。赏析作者系泰州日报社编辑,中华诗词协会会员)

\n\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