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名家讲”之《历代词萃》(二)

回顾一下千年词史,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五代以前为形成时期,两宋为极盛时期,金元明为中衰时期,清为复兴时期。

\n\n

隋代开始萌芽的词,直到晚唐以前,基本上处于在民间自发流传的阶段。个别诗家虽然偶尔也作词,但对文坛没有产生深刻的影响。晚唐五代之际,词家群起,情况为之一变。晚唐以后,在西蜀、南唐形成了两个填词中心。《花间》《尊前》这样囊括一代的选集出现了。词的体裁也逐渐丰富,格律也日趋繁密,并且相继涌现出温庭筠、韦庄、冯延巳和李煜这样具有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的大家。他们以其出色的成就,把词这种新兴的文学形式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从而使之跃出诗坛而独树一帜。陆游于《花间集》跋语中说:“唐自大中后,诗家日趋浅薄……会有倚声作词者,本欲酒间易晓,颇摆落故态,适与六朝跌宕意气差近,此集所载是也。故历唐季、五代,诗愈卑,而倚声者辄简古可爱。”这正是对词的形成历史的概括。不过我们还应当看到,伴随着文人词的发展,产生了一种与社会生活脱节的倾向,敦煌词曲中那种粗犷、浓郁的泥土气息被吟风弄月的艳思秾情所替代。对于这种局限,我们也应有必要的认识。

\n\n

词到宋代进入极盛时期而发展成为一代“独艺”。人才之众,著作之多,各种风格流派并辔争驰,竞秀骋妍,使词坛呈现空前繁荣的局面。仅据《全宋词》的统计,流传至今的词作即有两万首左右,作者达一千三百余家,真可谓壮观了。

\n\n

晏殊、欧阳修可以说是宋词早期的代表人物。他们创作的小令,虽然仍旧继承着晚唐、五代以来清新婉丽的词风,不过基调却是从容和明朗的。同时期的还有宋祁、范仲淹等。范词数量不多,然而他那反映边塞生活的作品感慨苍劲,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新的突破。

\n\n

柳永、苏轼、周邦彦,是北宋词坛上接踵出现的三座高峰。把短小纤巧的小令,拓展成为慢词,是柳永所作的可贵的贡献。天才横溢的苏轼,则以他纵横开合的巨笔开创了豪放一派,从而大大扩展了词的表现领域。周邦彦则以精严的格律,清丽融圆的风格,为那千姿百态的词坛提供了一种规范化的标准。他所标榜的婉约一派,甚至被人们奉为词艺的“正宗”。北宋末年登上词坛的女词人李清照,则以风格清新,善用口语而被称为“此道本色当行第一人”。她的作品代表了真挚、活泼,向民间靠拢的潮流,是宋词中别具一格的花朵。

\n\n

公元1126年,靖康之变发生了。这次事变,根本改变了宋朝的国家命运,也使词坛面貌改观。在普遍高涨的抗金怒潮推动下,兴起了以辛弃疾为代表的爱国壮词。他们那些大声镗鞳的词作密切反映现实的斗争,放射出爱国主义的光辉,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重大发展,成为南宋词坛的主流,代表了宋词的最高成就。姜夔、吴文英则是南宋格律词派的巨子,姜夔以清刚擅胜,而吴文英以温丽见长,在艺术上各有特色,都有新的发展。不过对于词的思想内容都有所削弱,存在着过分追求形式美的倾向,这也是毋庸讳言的。

\n\n

金人之词,所存不多,然诸家之作,亦自有不可磨灭者。吴激、蔡松年始于前,元好问殿于后。其间虽多为中原文士,但完颜氏中亦有金主亮、完颜等人,其词作亦甚高妙、奇特。金词多声宏气壮,振其北风雄劲之音,发其意内言外之辞,以与南宋诸家相抗衡,寻其脉络,多取径于东坡乐府,以“大江东去”为科律。

\n\n

元明两代,政治上动荡不安,文学现象亦趋于衰落。它既没有宋词那样拓展局面的活力,也缺乏笼括一代、开宗立派的大家。加以乐调渐亡,词由乐章变成了徒歌,自然减少了它对群众的吸引力。人们的兴趣和精力大都转向方兴未艾的曲上去了。当然,这并不等于说元明词林就一无可取了。像词这样完美的艺术形式,它的生命力是顽强的。事实上,在元明的文学中,词还占有一席地位。比如元代的萨都剌、邵亨贞,明末的陈子龙、夏完淳、王夫之等,他们的作品都在不同程度上追嗣宋人,而各具面目,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一定的时代风貌。

\n\n

词到清代再度复兴。一时名家辈出,灿若繁星,有名姓可查者,竟达六七千家。词论、词话、词谱、词选等书,亦皆超越前代远甚。早期词人,以纳兰性德情致绵丽的小令最为突出。朱彝尊《曝书亭词》出,力宗姜、张,一时和者甚众。厉鹗继之,主持坛坫,浙西词派遂以成立。陈维崧与朱彝尊同时而风格大异,他的《湖海楼词》骏发踔厉,意气与稼轩相近,影响所及,遂开阳羡一派。张惠言、周济继起,标榜“意内言外”,力宗北宋,主张“问涂碧山,历梦窗、稼轩,以还清真之浑化”。鸦片战争以后,举步维艰,人心悲惋。这种客观形势,激发了词坛上的爱国主义热潮,一时词家如邓廷桢、林则徐、张景祁、文廷式以及王鹏运、郑文焯、况周颐、朱祖谋诸人的某些作品,念怀国运,哀感极深。而一些革命者如秋瑾等人的悲歌,更使词坛增添异彩,尤其值得我们珍视。

\n\n

词作为韵文之一体,绵延不断地持续了一千多年,直到今天仍具有生命的活力。旧体诗词如此广泛地被运用着,其奥秘何在呢?从艺术形式来看,它言简意深,便于记诵,具有节律、韵感和音乐美,故为大家所喜闻乐见,应当是重要的原因。与诗相比,词在形式上要更为活泼多样,它在体现汉语的音、义美上,真是达到淋漓尽致的地步。这就使它在我国文学的百花园中,具有特殊的艺术魅力。如能批判地继承和发扬我国这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还必然会给我们以有益的艺术营养,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昌盛作出贡献。

\n\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