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古与本色看上去是没有关系的两个概念,但是复古是要回到诗歌的源头,而宋人认为最源头的诗歌最本色,这样两者就有关系了。从复古的角度论本色,就是这个原因。中国文化有一种很强烈的复古意识,认为越古越好,孔子就说要恢复周公制礼,自己只是述而不作。在诗歌发展史上,这种复古观念比比皆是。宋诗话对远古之诗,《诗经》《楚辞》、汉魏古诗、乐府等非常推崇,认为那样的诗歌自有“高古”风味,正是诗歌难得的质素。所以若能有这种高古之味,自是本色。
\n\n
刘颁说“韩吏部古诗高卓,至律诗虽称善,要有不工者。”这是推崇韩愈古诗。但是韩愈古诗也不是所有的都高古,譬如《南山诗》。有人说得更具体,严羽曰:“韩退之《琴操》极高古,正是本色,非唐贤所及。”晁补之《序续楚词》云:“息夫躬绝命词甚高。谓韩愈博极群书,奇辞奥旨,如取诸室中。以其涉博故能约,而为十操。夫孔子于三百篇,皆弦歌之,操亦弦歌之词也。愈操词,取兴幽眇,怨而不言,最近《离骚》。《离骚》本古诗之衍者,至汉而衍极,故《离骚》亡,操与诗、赋同出而异名,盖衍复于约者,约故去古不远。然则后之欲为《离骚》者,惟约故近之。十操取其四,以近楚词也。”认为韩愈博而能约,十操取兴幽眇、怨而不言,近楚词《离骚》。刘克庄说“退之《琴操》,真可以弦庙瑟。”其雅正可见。十操得诗之本色,那么它有哪些特点,也就是说它的高古如何表现出来?
\n\n
韩愈《琴操》十篇,是拟古之作,分别为《将归操》《猗兰操》《龟山操》《越裳操》《拘幽操》《岐山操》《履霜操》《雉朝飞操》《别鹄操》《残形操》。下面以《将归操》《越裳操》为例进行分析。
\n\n
《将归操》,题下注:“孔子之赵闻杀鸣犊作”,其诗:“狄之水兮,其色幽幽。我将济兮,不得其由。涉其浅兮,石啮我足。乘其深兮,龙入我舟。我济而悔兮,将安归尤?归兮归兮!无与石斗兮,无应龙求。”蔡邕《琴操》:“《将归操》者,孔子之所作也。赵简子循执玉帛,以聘孔子。孔子将往,未至,渡狄水,闻赵杀其贤大夫窦鸣犊,喟然而叹曰:夫赵之所以治者,鸣犊之力也。杀鸣犊而聘余,何丘之往也?夫燔林而田,则麒麟不至;覆巢破卵,则凤凰不翔。鸟兽尚恶伤类,而况君子哉?于是援琴而鼓之云:翱翔于卫,复我旧居。从吾所好,其乐只且。”从蔡邕的解题来读韩愈之诗,可见韩诗不失原题之意。诗歌从渡狄水写起,抓住古题最关键的环节。中间六句写出渡水的艰难处境,借用《诗经·邶风》“就其深兮,方之舟之。就其浅兮,泳之游之。”但是稍微改变其意,将深浅可渡改为深浅不可渡,写出处境之难。此以河水的不可渡蕴藏前方目的地不可往之意,深得孔子之意。既然不可渡,则归去吧,不会与石头斗争,也不会应龙之求,志意坚决。表明道不合则不相与为谋,圣人不入危邦之意。陈沆曰:“公《秋怀》诗欲罾南山之寒蛟,《炭谷》诗欲刃牛蹄之湫龙,说者皆谓其指斥权幸,证以此诗益明。盖龙谓窃弄威福者,石谓余党附和者。言我将小试其道,则群小龃龉,将深论大事,则权贵侧目,吾力其能胜彼乎?恐道未行而身先不保矣。公阳山之谪,《新旧书》谓因论宫市,行状及碑则谓为幸臣专政者所恶,年谱谓为李实所谗,而公诗云:‘或自疑上疏,上疏岂其由?或虑言语泄,传之落冤仇。’又云:‘前年出关由,此祸最无妄。奸猜畏弹射,斥逐恣欺诳。’则其为权幸忌而逐之矣。……无应龙求,即《炭谷》《秋怀》二诗所指也。”退之此诗有寄托,但是寄托非常隐蔽,要不是陈沆解说,一般很难达到此深度。陈沆是不是有些深文周纳?我们看其旁证,《秋怀》十一首,作于元和元年,是很明显的借景书怀,陈沆所说的一首:“秋气日恻恻,秋空日凌凌。上无枝上蜩,下无盘中蝇。岂不感时节,耳目去所憎。清晓卷书坐,南山见高棱。其下澄湫水,有蛟寒可罾。惜哉不得往,岂谓吾无能。”这首诗比较直白,其中的郁愤明白可见,“岂不感时节,耳目去所憎。”这句话似乎是凭空而来,实是开启下文罾湫水寒龙,结句“惜哉不得往,岂谓吾无能”,与《将归操》“涉其浅兮,石啮我足。乘其深兮,龙入我舟”何其相似!都是写出有雄心抱负而为人所阻。所以陈沆的分析有一定道理。《将归操》借咏古题,以非常朴实的语言,蕴藏深隐之情,这是其最大的特点。
\n\n
高古是汉魏以前古诗所展现出来的用语平淡、平常但是又意味深远的一种风貌,它不追求格律的严整,讲求的是格律声韵的自然美好。后代诗歌通过拟古达到这种风貌,也是高古。这表现了宋人对汉魏以前古诗的推崇,同时也表现他们对平淡而味长、自然而浑融诗风的倾迷。正是这种诗学观念,使他们对拟古、复古的优秀之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是找到诗歌正源而表现出的诗歌“本色”。
\n\n
(摘自《宋诗话与唐诗学》)
\n\n\n\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