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红红火火”、绿色乡村里有“金山银山”、冰雪旅游带来全新体验……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2021年我国文旅部门稳步推进“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科技赋能提升游客体验,旅游经济亮点多多,呈现“缤纷”发展态势。
“尽管受多点散发疫情的影响,旅游复苏的进程在特定时期和局部地区有所反复,但是稳步复苏的态势没有改变。”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杜江表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正成为“十四五”旅游规划和发展战略的新动能。
——红色旅游“红红火火”
庆祝建党百年,红色旅游持续升温。中国旅游研究院联合马蜂窝发布的报告称,2021年受访者中,41.7%的游客参加红色旅游的次数达3次以上。人们在旅途中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取得的重大成就。
2021年上半年,文化和旅游部联合中央宣传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出“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成为各地各部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
年轻人不仅成为红色旅游“主力军”,更是红色旅游发展的参与者。由文化和旅游部等主办的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吸引全国622所高校、近1.5万名师生参加,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成为推动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的亮丽品牌。
——绿色乡村拥抱“金山银山”
中国旅游研究院联合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乡村出行渐成居民日常休闲方式,有约三成受访者每个月都会参与乡村旅游。人们在绿水青山中体验农耕文化,优质民宿、乡村特产、非遗文创等颇受青睐。抖音平台上,2021年上半年“美丽乡村”相关话题视频播放量达46.2亿次。
2021年,首批100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和第三批199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出炉,标志着乡村旅游建设由“强点”向“扩面”发展。浙江余村、安徽西递村入选首批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向世界展示中国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的生动实践。
——冰天雪地蕴含新体验
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渐行渐近,冰雪消费逐渐升温。美团App上,2021年11月“滑雪”搜索量相比去年同期上涨21.5%,“滑冰”搜索量同比上涨49.8%。
从南方到北方、从人工到自然的冰雪类景区度假区正在为“市场旺、投资热、产业兴”的冰雪旅游新常态注入更多的内容和活力。
——炫色城市也有“诗和远方”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分析,2021年“本地人游本地”和主客共享美好生活新空间趋势明显,以短时间、近距离、高频次为特点的“轻旅游”“微度假”“宅酒店”等成为市场热点。
在上海,节假日期间,武康大楼及周边街区日均接待游客4万人次。围绕“建筑可阅读”开发的都市微旅行线路、观光巴士,深受市民游客青睐。去哪儿平台显示,2021年开门迎客的北京环球度假区,不仅撬动全国“主题乐园热”,还拉动了周边地区的住宿业市场。
——夜色璀璨点亮消费
2021年,国内众多景区开启“夜游模式”,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各具特色,推出游船画舫、戏曲演出、焰火晚会等多元化夜间旅游形式。在农历新年、中秋节等传统佳节,夜间消费与传统习俗结合,让人们在愉快的旅游休闲中传承中华文化。
——水色流淌讲述千年情怀
2021年,各地各部门持续围绕长江、黄河、京杭大运河等水域,推动相关规划走深走实,开发出更多既有助于提振地方经济,又讲好水域文化的文旅产品和服务。在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推进活动中,现场签约1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433.3亿元。围绕“千年运河”文化旅游品牌,一批省域及跨省大运河文化旅游精品线路纷纷“上线”。
——古色醇厚传承文化自信
三星堆集中“上新”助推文博游升温;河南博物院“考古盲盒”“文物修复大师”等文博类文创产品,在电商平台持续热销……讲述中华数千年文明史的古迹,让人们在旅途中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
旅游业供需两旺的同时,引入智慧科技不但提升了游客的感受,也能更好地助力防疫。截至2021年8月底,6000多家A级旅游景区已提供在线预约服务。各地还纷纷推出适老化旅游升级改造项目,为出行提供更便捷服务。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我国旅游业呈现“缤纷色彩”,根本动力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红色革命精神的追寻和传承。国内旅游消费信心正在稳步恢复,大众旅游和休闲度假需求进一步释放,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品质化、便利化、定制化需求正不断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记者余俊杰 陈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