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开修的大运河,以河南省洛阳市为中心,南达余杭(今杭州),北通涿郡(今北京),贯通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南北纵贯4800余里,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也是我国腹地唯一的一条南北走向的长河。它和长城同为古代中国创造的两大工程奇迹!大运河是洛阳连接南北的重要交通线,唐朝诗人王昌龄曾泛舟大运河游行江南,并留下了千古名句“一片冰心在玉壶”。
\n\n\n\n
徘徊入孤舟
\n\n
《隋书·食货志》载:始建东都,“开渠,引谷、洛水,自苑西入,而东注于洛。又自板渚引河,达于淮海,谓之御河。河畔筑御道,树以柳”。有研究者认为:在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营建洛阳城并开隋唐大运河首段通济渠以前,洛河“是由宜阳进入洛阳辖区后,经周山、三王陵南,再经隋唐洛阳城南而东去的”,再向东,当与汉魏洛阳城南的洛河故道相接。只是这条古洛河河道,在唐代可能便已逐渐干涸废弃了。今日横贯隋唐洛阳城东去的洛河,为隋代所开的通济渠,而经汉魏洛阳城南东去、俗称李密饮马河的洛河,也是隋代通济渠的一部分(参见方考廉《隋开通济渠与洛河改道》、段鹏琦《汉魏洛阳故城》)。
\n\n
据载,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冬天,43岁的王昌龄应命赴任江宁县(今南京市)丞。由长安(今西安)到达东都洛阳时,曾留住半年左右。第二年夏天,当王昌龄启程前往江宁县时,“东京府县诸公与綦毋潜、李颀”等曾追送至白马寺。
\n\n
《全唐诗》收录的《东京府县诸公与綦毋潜、李颀相送至白马寺宿》一诗曰:
\n\n
鞍马上东门,徘徊入孤舟。
\n\n
贤豪相追送,即棹千里流。
\n\n
赤岸落日在,空波微烟收。
\n\n
薄宦忘机括,醉来即淹留。
\n\n
月明见古寺,林外登高楼。
\n\n
南风开长廊,夏夜如凉秋。
\n\n
江月照吴县,西归梦中游。
\n\n
隋唐洛阳城外廓城东垣有三座城门,南永通门、中建春门、北上东门。据文献记载,唐上东门,隋称上春门,位置应在外廓城东北角(今唐寺门村)以南约1310米处,即今塔湾村南近300米处。可惜门址已被洛水冲毁,早在1954年进行考古调查时已无踪迹可寻。上东门是唐时送往迎来的主要城门之一,当年沿海上丝绸之路往返求法的高僧义净抵达洛阳时,女皇武则天就曾亲迎于上东门。
\n\n
由此诗可以看出,东京洛阳府县诸公、繤毋潜、李颀、王昌龄等一行人,到了位于今塔湾村南、毗邻今日洛河一带的上东门后就登船了(“徘徊入孤舟”),此事似可视为今穿城而过的洛水即隋唐大运河通济渠其中一段的佐证之一。诗中的“即棹千里流”“赤岸落日在”等句都描绘的是“乘船航行”的景象。
\n\n
漕水东去远
\n\n
对于好友王昌龄此次赴任江宁县,著名诗人岑参曾写《送王大昌龄》一诗为之送别。诗曰:
\n\n
对酒寂不语,怅然悲送君。
\n\n
明时未得用,白首徒攻文。
\n\n
泽国从一官,沧波几千里。
\n\n
群公满天阙,独去过淮水。
\n\n
旧家富春渚,尝忆卧江楼。
\n\n
自闻君欲行,频望南徐州。
\n\n
…………
\n\n
君行到京口,正是桃花时。
\n\n
舟中饶孤兴,湖上多新诗。
\n\n
…………
\n\n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n\n
当时正在洛阳的唐代著名诗人李颀,在王昌龄离洛阳时,也曾写下《送王昌龄》诗一首。诗曰:
\n\n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n\n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n\n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n\n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n\n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n\n
夜来莲花界,梦里金陵城。
\n\n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n\n
由岑诗中的 “舟中绕孤兴”“湖上多新诗”,李诗中的“漕水东去远”“夕阳满舟楫”等诗句也可证,王昌龄是行舟在隋唐大运河上去赴任的。
\n\n
一片冰心在玉壶
\n\n
史载,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隋炀帝二游江都(今江苏扬州),到江都后,欲巡游会稽(今浙江绍兴),遂征调大批民工在长江以前开“江南河”,从京口(今江苏镇江)引江水,穿越太湖流域,直达钱塘江边的余杭(今浙江杭州)。江南河长八百余里,宽十余丈,可通行龙舟。
\n\n
在王昌龄离开洛阳、舟行运河、到达江南后,当年(或说次年)的某一天,他曾在“江南河”的起点京口(唐代润州),城之西北,一座叫芙蓉楼的楼上,送别他的好友、准备从京口北渡长江、经过扬州、顺隋唐大运河舟行、北上洛阳的辛渐,并写出《芙蓉楼送辛渐二首》的诗。其中第一首诗曰:
\n\n
寒雨连天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n\n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n\n
王昌龄与洛阳是有缘的,青年时,他曾在河南府下辖的登封县嵩山学道,赴江宁县任县丞前,他曾在河南府下辖的汜水县(今荥阳汜水镇)任县尉。
\n\n
京口,古城名。隋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置润州,为润州治所所在,即今之江苏镇江市,地在长江南岸,系隋唐大运河与长江水运要冲。在洛阳隋唐含嘉仓遗址出土的“铭砖”上,就有通过隋唐大运河从润州调来洛阳粮食的记录。
\n\n
唐代诗人皮日休《汴河怀古》诗云:
\n\n
尽道隋亡为此何,至今千里赖通波。
\n\n
若无水殿龙舟等,共禹论功不较多。
\n\n
隋唐大运河,既是运送粮食物资的重要通道,也是社会各界人士南来北往的重要航线。当年隋炀帝带着庞大豪华的船队三下江南,招来了古往今来人们的一片骂声。此次王昌龄航行江南,留下了深情感人的文字。今天我们怀念大运河,它承载着厚重深沉的历史、丰富多彩的文化,它让我们想到了我们民族中的许多人物、许多故事,还有许多千古传诵的诗。
\n\n\n\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