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低密度旅游中挖掘高效益

近年来,景区过度拥挤问题备受诟病。疫情发生以来,因防疫硬性需要,“预约、限量、错峰”等措施成为景区标配。从改善旅游体验到防范疫情传播,低密度旅游逐步成为当下的旅游新常态。景区人流量的下降并不意味着效益的减少。在市场与疫情的内外双重驱动下,各景区应顺势发力,以变应变,加速驶入新的发展“快车道”。

笔者认为,景区要在经营战略上审时度势,把效益来源从过度依靠数量增长转变到多元结构,特别是质量提升上来,从低密度旅游中挖掘高效益,化危为机并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是要打造高质量体验经济,大力开发深度体验旅游。面对游客人流总量、密度的变化,旅游业从“大众观光”走向“小众旅游”,景区物理空间利用格局大幅变化,游客密度大幅下降,人均享有物理空间增加又带来了人际心理空间的舒适宽松,这为游客“细细品、静静思、深深感”等深度体验创造了较好的前提条件。

把握这一机遇,景区要围绕内容、过程、细节以及体验方式、体验效果、精神收益等深入开发,打造深度“慢游”体验项目。在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前提下,深入开发景观资源的娱乐、休闲、度假等功能价值。2020年以来,业界推出的一系列新型优质中高端度假产品、主题玩法,引领旅游市场恢复增长,这就是很好的例证。

此外,围绕体验经济,景区要做好服务文章,要通过完善服务提升游客体验,如根据特定对象需求提供定制讲解服务。

二是要发力新消费经济,深挖景区二次消费潜力。要从根本上摆脱对门票经济的过度依赖,面对有限客流,要加大对二次消费潜力的深挖。排队少了,人流密度降低了,会让游客停留时间延长,宽裕的时间为促进消费提供了有利的“天时”。要进一步挖掘场景消费、情景消费潜力,充分利用景区良好的自然、人文环境和氛围提供的“地利”,挖掘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消费上的新空间。特别是瞄准“95后”“00后”等市场消费群体,为他们提供更多定制化、个性化旅游产品。

要加大对包括直播在内的云旅游的探索开发力度,要借助云旅游促进线上线下有机跨界融合。一方面以线上云旅游“种草”,另一方面以云旅游带动景区文创产品乃至地方土特产品的销售。

当前,景区要大力改善消费环境。长期以来,景区购物“质次价高”现象阻碍了景区消费需求的充分释放,要针对这一短板,加强监管治理创新,理顺秩序、净化环境。

三是根据市场细分实施精准营销,挖掘文化和旅游市场的结构性潜力。面对疫情和限流,景区营销更加重要,要改变过去大水漫灌的低效局面,更加注重精准营销。要开发维护优质高端客源。通过对自身客源地结构、游客结构以及文化和旅游消费规律等的深入研究,找准主要客源地,瞄准其中最具消费潜力的优质高端客源进行精准营销,从而促进客源结构优化,提升旅游消费层级和水平,并促进景区面向高端细分市场精准营销。

近两年旅游“她经济”异军突起,有调研数据显示,71%的居民家庭旅游度假消费决策由妻子做出。把握这一特点和趋势,景区的营销工作应深入研究女性消费的偏好、特点等,做到有的放矢。

要加强淡季营销。旅游的季节性决定了淡季营销的重要价值,通过淡季营销促进淡季不“淡”,提升淡季“流量”,改善景区流量的季节性失衡。

四是以时间换空间做大景区“夜间经济”,打造景区人流“增量”。近年来,以“夜”为媒,旅游“夜经济”十分火爆。当前,夜游大多局限于城市街区和人文景区等。其实自然风景区和乡村景区同样有较大的挖掘空间,要充分挖掘利用景区独特的自然资源并融合民族民俗文化资源,探索开发夜间主题旅游活动。

以自然风景区为例,根据自身资源特色,借助现代声光影科技,可探索打造与白天迥异且体验丝毫不差的独特旅游产品。2021年5月,贵州黄果树大瀑布景区将自然奇观、传统文化、现代科技融为一体,推出以自然峡谷景区为载体的沉浸式光影夜游项目,收效显著。

(作者单位:湖南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