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中国自然资源报》记者从广东省林业局获悉,该局自启动“探秘湿地·邂逅候鸟”活动以来,通过线上直播、线下观鸟等活动展示广东湿地之美和候鸟保护成效,吸引众多网民和市民关注互动和观赏。
近年来,为做好鸟类多样性监测与保护工作,广东着重加强保护南岭、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公平大湖自然保护区、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11个国际鸟区,提升广东沿海湿地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水鸟迁徙通道上重要停歇点、繁殖地和越冬地的重要作用。
同时,广东持续建设珠三角水鸟生态廊道,推进珠三角地区19条水鸟生态廊道、74处生态节点建设,构建水鸟生态廊道空间布局,提升廊道节点质量、修复水鸟栖息地生境、打造科普宣教系统、发展水鸟生态旅游和开展水鸟廊道监测,并于今年启动《广东省动物志——鸟类卷》编撰工作,开展部分沿海迁徙鸟类,特别是鸻鹬类的迁徙路线全球追踪研究工作。
据了解,随着大批候鸟南下,广东已进入最佳观鸟季。今年11月,白鹭、鸬鹚、黑嘴鸥、黑脸琵鹭、红嘴鸥等候鸟迁徙南下,湛江红树林集结大量白鹭等候鸟,雷州半岛沿海岸线俨然成为“鸟的天堂”;惠州大亚湾迎来大批候鸟过冬,黑脸琵鹭、鹗、草鹭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频现;超过30只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中华秋沙鸭现身韶关南水湖水库,这也是中华秋沙鸭近十年来在广东的最大越冬种群数量记录。
广东省林业局表示,广东各地将严格落实广东省政府禁猎野生鸟类5年的规定,加大候鸟繁殖地、迁飞停歇地、迁飞通道以及其他野生动物集群活动区域的巡护力度,及时清理各种用于非法猎捕鸟类等野生动物的猎捕工具,同时加大执法监管,充分发挥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部门间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鼓励举报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规范人工繁育和经营利用行为,切实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记者祝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