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公孙丑下4.7

孟子自齐葬于鲁,反于齐,止于嬴[1]

\n\n

充虞请曰[2]:“前日不知虞之不肖,使虞敦匠事[3],严[4],虞不敢请。今愿窃有请也:木若以美然[5]。”

\n\n

曰:“古者棺椁无度,中古棺七寸,椁称之,自天子达于庶人。非直为观美也,然后尽于人心[6]。不得,不可以为悦[7];无财,不可以为悦。得之为有财[8],古之人皆用之,吾何为独不然?且比化者,无使土亲肤[9],于人心独无恔乎[10]?吾闻之,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11]。”

\n\n

注释:

\n\n

[1]嬴:齐国邑名,在今山东莱芜西北。 [2]充虞:孟子弟子。 [3]敦(duī):治理;管理。 [4]严:急;忙。 [5]以上六句意为,前些日子您不嫌弃我无能,派我监理棺椁的制造,时间紧迫,我不敢来请教。现在想冒昧地问一下:棺椁似乎太华美了吧?以:通“已”。太;甚。 [6]以上六句意为,上古时棺椁的厚度没有一定的规定,中古时棺厚七寸,椁厚与之相当,从天子到平民都是这样。不只是为了美观,而是这样才能尽孝心。 [7]以上两句意为,为礼制所限不能用好棺椁,就不会称心。不得:指为礼制所不允许。 [8]此句意为,在礼制与财力允许的情况下。为:这里是“与”的意思。 [9]比:通“庇”。意为覆蔽;保护。化者:死者。人死后尸体发生变化,故称。 [10]以上三句意为,况且,(用厚棺椁)还可以保护尸体,不让泥土挨着肌肤,这对于孝子难道不是很称心吗?恔(xiào):快慰;满足。 [11]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君子不会为天下爱惜财物而在父母身上节省。

\n\n

原边注:

\n\n

若礼制、财力允许,棺椁之用,当以尽心为上。

\n\n

点评:

\n\n

本章记孟子葬母,重点讨论“后丧(母丧)逾前丧(父丧)”的问题。孟子在齐国时,母亲去世,孟子回到鲁国办理母亲的丧事,用了较好的棺椁,超过了以前去世的父亲。这在当时是一种违礼的行为,故弟子充虞对此提出疑问。孟子虽然为自己辩解,但主要还是强调,在礼制与财力允许的情况下,人们都愿意用好棺椁,最后一句“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更是表达了孟子对于丧葬父母的看法。孟子生活的时代,礼制进一步废弛,故孟子更强调内在的情感表达,而不看重外在的礼制规定,其“后丧逾前丧”正是这种思想的体现和反映。

\n\n


\n

作者:梁涛(解读)

\n\n

出处:《孟子》,袁行霈主编“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丛书(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年版)

\n\n

授权方: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n\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