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公孙丑上3.9

孟子曰:“伯夷,非其君不事,非其友不友。不立于恶人之朝,不与恶人言。立于恶人之朝,与恶人言,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1]。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2],若将浼焉[3]。是故诸侯虽有善其辞命而至者,不受也。不受也者,是亦不屑就已[4]。柳下惠不羞污君[5],不卑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而不怨[6],厄穷而不悯[7]。故曰:‘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8],尔焉能浼我哉?’故由由然与之偕[9],而不自失焉,援而止之而止。援而止之而止者,是亦不屑去已[10]。”

\n\n

孟子曰:“伯夷隘,柳下惠不恭。隘与不恭,君子不由也。”

\n\n

注释:

\n\n

[1]以上三句意为,到坏人的朝廷做官,与坏人交谈,就好像穿戴朝服、朝冠坐在污泥黑炭上一样。涂炭:泥淖和炭灰。喻污浊之地。 [2]望望然:扫兴貌。 [3]以上五句意为,推广这种厌恶坏人的心,他会感到与一个乡下人在一起,如果那人帽子没有戴正,自己也会不高兴地走开,好像会被玷污似的。浼(měi):玷污。 [4]以上四句意为,因此,虽然有诸侯用好言好语来聘请他,他却不接受。不接受,也就是不屑于同流合污。 [5]柳下惠:春秋时鲁国大夫,姓展,名获,字禽。因封邑在柳下(地名),谥号“惠”,故称为柳下惠。不羞污君:不以侍奉暴君为羞耻。 [6]遗佚:亦作“遗逸”。遗弃不用。 [7]以上两句意为,遭到遗弃而不怨恨,身处穷困也不忧愁。悯:忧伤;忧愁。 [8]袒裼(tǎn xí):肉体袒露。裸裎(chéng):露身。 [9]由由然:高兴貌。《韩诗外传》卷三引作“愉愉”。 [10]以上四句意为,所以悠然自得地与他人同处而不失自己的节操,要他留下就留下。要他留下就留下,这也是(因为他自以为能做到洁身自好而)不屑于离去。

\n\n

原边注:

\n\n

非中道,君子不处。

\n\n

点评:

\n\n

本章以伯夷、柳下惠为例,论进退出处之道。伯夷、柳下惠均为历史上卓尔不群的人物,他们立身处世都有难能可贵之处,但伯夷偏颇狭隘,柳下惠玩世不恭,不是君子学习的榜样。儒家强调的是中道,这才是孟子认可的处世之道和人格理想。

\n\n


\n

作者:梁涛(解读)

\n\n

出处:《孟子》,袁行霈主编“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丛书(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年版)

\n\n

授权方: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n\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