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面临新挑战 科技赋能助力企业抗疫

央视网消息:作为社区“最后一公里”的服务商,物业自疫情之初便站在防疫一线,守护社区内的平安。然而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中,从防疫知识不足、物资储备不充分、用工的短缺到运营成本的上升,物业公司自身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

疫情发生之后,各行各业受到了不小的影响,物业行业也不例外,由于不少员工无法正常返岗,在用工方面会出现短缺,员工的工作量相比以前要加大很多,不少物业企业会发放超标准的加班费和补贴,以鼓励员工参与到抗疫第一线。此外,疫情期间采购渠道不畅,口罩等防控物资采购成本急剧增加,这些都给物业企业带来不小的成本压力。

为了缓解物业企业的压力,合理补偿企业因疫情防控产生的额外开支,政府在政策上给于物业企业支持。2月18日,深圳市住建局联合市财政局出台财政补助工作指引,对物业服务企业的疫情防控服务,按在管面积每平方米0.5元的标准实施两个月财政补助。

除了政府补贴以外,物业企业自身也通过科技赋能来提高物业管理的效率。在一家物业企业的数据监控中心,记者见到,通过物联网技术,企业可以对所有管理小区的重点设备进行远程监控。原先需要人工抄写的设备参数,现在可以通过智能设备自动采集上来,如果设备出现故障,系统将会自动报警。

远程监控系统、电子登记系统、热成像的测温仪,IT技术已经成为物业企业抗击疫情的利器。叶世源是一家物业企业的负责人,最近他一直在更新完善已发布的写字楼防疫手册,然后用该手册去指导全国物业项目的防疫工作,并将面向全球100个国家和地区发布。该防疫手册最初只有170页,目前已经完成了第六版的更新,有了300多页。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此次疫情给物业行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但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物业的价值在疫情期间得到了很好的释放,未来具备专业性的品牌化、规范化物管企业,在行业中将更具有竞争力,整个行业的集中度也会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随着一些物业服务问题的出现,业主对物业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业主和物业公司之间存在的矛盾层出不穷。在疫情期间,不少物业企业的出色表现,将它们和业主之间的关系拉的更近,物业服务的价值也被进一步发现。

业内人士表示,疫情期间,物业品牌的建立,为物业企业上市创造出难得的窗口期。2020年3月以来,虽然还处于疫情期,但众多物业企业纷纷排队涌向资本市场,3月9日,兴业物联在港交所敲钟上市,成为2020年首家物管上市公司,3月13日,烨星集团正式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截至目前,还有弘阳服务、金融街物业、星盛商业、正荣服务、宋都服务、建业新生活等多家物管企业都在排队等待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