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雁北大地一片翠绿,生机盎然。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18万亩黄花菜生长正旺,近看一簇簇苗壮叶肥,远远望去碧绿连天。
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山西考察调研。当天下午,他来到大同市云州区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了解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情况。习近平总书记走进田间地头,勉励大家发展好黄花产业,让黄花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摇钱草”。
黄花成为脱贫致富“香饽饽”
古老的大同,曾经是“羊马群中觅人道,雁门关外绝人家”;如今的大同,在一株小小的黄花菜里,看到了脱贫致富的梦想和希望。
“过去我这地里都种玉米,现在改种黄花了,可得好好打理呢,咱脱贫致富可就靠它了。”正是黄花返青的时节,大同市浑源县车道口村农民乔建清每天都早早下地,在黄花田里劳作。2019年,在政策扶持下,老乔把家里的6亩地全种上了黄花,眼看着黄花苗一天天长大,老乔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别小看了这不起眼的黄花菜。黄花菜又叫忘忧草,早在晋朝嵇康的《养生论》神农经上,就有“萱草忘忧,乐为食之”的记载,从明朝以来,大同就享有“黄花之乡”的盛名。而云州又是我国黄花菜的主要生产基地,这里富锌富硒的火山土,孕育出五瓣七蕊的“大同黄花”更是闻名遐迩。
1975年,云州区就被确定为黄花生产基地县,但与其他产区相比,存在的问题也比较明显。2011年,云州区把黄花产业确定为“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后,黄花产业的发展成了头等大事。黄花种到哪里,水利机井就打到哪里;农民干到哪里,技术指导、保险和惠农政策就跟到哪里。晾晒场地不足制约黄花产业发展,全区有硬化场地的单位都给黄花晾晒腾地方。
小小的黄花取得了大成绩。就以云州区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来说,2019年该基地黄花总收入6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300元,贫困户户均收入14800元,黄花产业为当地脱贫攻坚奔小康立下了汗马功劳。
科技助力黄花提质增收
向科技要发展,向科技要效益。要想进一步把大同黄花产业做大做强,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和助力。
从“四改两增”丰产栽培技术、黄花优良高产新品种选育到黄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基地,大同市科技部门接连针对黄花种植实际问题进行科技立项。科研工作者利用本地野生黄花优良品种与其他产区的优良品种杂交,通过20个正反杂交组合,选育出适合本土气候种植的优良品种,大幅度提高了产量品质。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这是科研工作者的光荣使命。2018年以来,山西省科技厅连续三年立项“三区人才”项目,支持山西省农科院高寒所郭风琴研究员等5人,长期驻扎在云州区黄花生产基地,手把手教技术,带领大家科技致富。
与此同时,大同市科技部门还积极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大同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建立科技研发机构和实验基地,大同市人民政府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研究黄花种植加工新技术,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黄花产业成乡村振兴新引擎
在云州区兴农黄花科技有限公司车间里,工人们正在细心分拣黄花菜,一条条生产线正开足马力加快生产。“公司+基地+农户”“村集体+合作社+产业”等模式激发了整个黄花产业链的兴旺,也将大同黄花产业推向了高质量、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
产业兴旺了,乡村吸引力、向心力、凝聚力明显增强。农民从不爱干、跟着干到抢着干,黄花产业正在大同茁壮成长。
龙头企业、合作社忙碌的生产线上,鲜菜、干菜即食菜、口含片、黄花茶、药膳等产品源源不断,黄花的价值不断被挖掘,产业链条一再拉长。
今年4月,云州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获批成立。这一利好消息来得太及时了,对于提高大同黄花的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全市黄花产业提档升级非常重要。
下一步,大同市将继续采取市场运作、产业带动、科技支撑、人才保障的发展模式,深化与科研院校的合作,联合电商平台打造线上黄花品牌,带动群众加快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