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国提出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并将其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不久前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再提“科技创新”,并提出要坚决破除影响和制约科技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攻克重要领域“卡脖子”技术。今年两会开幕在即,围绕这一目标将作出哪些具体部署备受关注。
今年“科技创新”的重点和方向在哪?如何发力?
2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提到要推动科技创新力量布局、要素配置、人才队伍体系化、协同化。有效突破产业瓶颈,牢牢把握创新发展主动权。那具体来看,今年“科技创新”的重点和方向在哪?如何发力?
据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介绍,科技创新现在成为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非常重要的推动力量。
他分析说,将科技创新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是国家广泛而长远的考虑。从战略纵深角度来讲,第一要解决“卡脖子”的技术,创新突破目前受制于人的技术领域,这是刻不容缓的。目前,在推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突破“卡脖子”技术可能成为眼下要突破的重点工作。比如芯片、新材料、新能源等方面的技术。第二对“卡脖子”技术加大投入力度,争取取得优势性突破,在入手较早且有比较优势的领域里继续扩大优势,如人工智能、互联网在应用性领域有比较优势,未来可以考虑将其拓展到更深入的领域,甚至基础性领域。
赵锡军说,首先要建立较好的体制和机制,其次要推动科技创新力量的布局、要素配置、人才队伍的体系化和协同化,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但目前我国研究队伍相对分散,不同的研究领域相对来讲比较割裂,资源的配置效率相对不高。特别是一些人才流动、激励机制的形成出现不协调的情况,因此未来这些方面还需要做更多的改革。
企业如何为“科技创新”发挥主体作用?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中小企业创新活动。那么,企业如何能够在科技创新领域发挥主体作用?
赵锡军说,以前一直将专业的研究机构作为研发主体,把大量的资源投放在科研机构,但我国当务之急是解决经济社会、产业发展中重要的核心技术问题。其中最主要的主体就是企业。很多的企业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后,必须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术研发,才能够进一步发展、提升竞争力。我国一些关键领域的企业正处在这样一个阶段,被“卡脖子”技术所困。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越来越成为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主体。
因此,企业就需要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而科技创新核心的力量是人才。企业要将研发领域人才队伍建设放到重要位置,并且要将科研机构和企业结合起来,即要真正做到“产学研”一体化。
“数字经济”“新基建”如何助力“科技创新”?
赵锡军说,目前来看,经济数字化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广度和深度都在拓展,越来越多的传统经济也开始向数字化转型。尤其新冠肺炎疫情之后,这种趋势明显加快。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来讲,数字化发展是我国经济将来发展的一个方向。
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高速发展也会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即数字经济所依赖的技术支撑能力及安全性。因此,围绕着数字经济的发展,要加快各种制度建设,相关法律法规及市场规则都要能够及时适应数字化运行的发展需要。
在新基建方面,目前普遍对新基建的理解,有相当一部分是只集中在硬件的投资和建设方面,以硬件的建设投资作为核心,忽视了“软件”的重要性。在硬件投资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软件开发和升级迭代能力,还需给予更多考虑。
“总之,新基建不能停留在传统‘硬件’思路上,对‘软件’的投入建设也要重视、要加强。”赵锡军说。(记者王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