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糖饮料究竟是不是智商税?

前一阵,关于“无糖气泡水是智商税吗”的话题在网上引起了热议,再次引起了人们对无糖饮料的各种争议。有的人认为,无糖饮料减少了糖的摄入,同时也减少了热量的摄入,对控制体重是有帮助的。但也有人认为,无糖饮料的出现让人们对饮料的饮用量没有“把门”的了,可以放肆去喝了,并没有什么好处。

节日聚会中,很多不喝酒的人们也倾向于选择无糖饮料作为代替品,那么它们真比其他饮料更健康吗?

无糖饮料是减肥奇兵?对部分人来说相对有效而已

首先,无糖饮料的配料表中没有添加糖,比如蔗糖、葡萄糖、麦芽糖等,取而代之的是代糖或者人工合成的甜味剂,通过它们来赋予饮料甜甜的口感,比如:罗汉果甜苷、甜菊糖苷、赤藓糖醇、甜蜜素、阿斯巴甜、三氯蔗糖、蔗糖素等。

这些物质虽然口感很甜,能够满足人们嗜甜的欲望,但是热量却很低,比如木糖醇的热量仅仅只有2.4千卡/克,而赤藓糖醇的热量为0.4千卡/克,仅为蔗糖的1/10。

由于热量很低,所以也就忽略不计了。对于之前就有喝饮料习惯的人,如果把含糖饮料换成这类无糖饮料,饮食上也没有大的变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控制热量摄入。但能否达到减肥的效果,还取决于整体能量摄入与消耗的水平。

然而,对于平时不经常喝饮料的人,如果养成了喝无糖饮料的习惯,难免会因为甜味儿胃口大开,促进食欲,导致吃的其他食物变多了,反而可能会增肥。

用低热量和无热量甜味剂代替添加的糖,可能会在短期内减少卡路里的摄入并有助于体重控制,但作为长期体重管理策略,其有效性仍然存在疑问。

无蔗糖饮料≠无糖饮料 别被“障眼法”迷了眼

注意观察就会发现,一些商品在宣传中会强调其“无蔗糖”的标签,这就让很多人误以为这属于“无糖食品”。

用大字重点宣传“无蔗糖”,白砂糖是零,但配料表中却有蜂蜜,要知道蜂蜜也属于添加糖的一种。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对于游离糖的限量是每天最好控制在25克以内,这里的游离糖是指的包括白砂糖、蜂蜜、果汁里的糖等。

代糖的甜度并不相同

多数无糖饮料都是用代糖来增加甜味,代糖其实就是甜味剂,既可以满足甜的口感,又能减少热量的摄入。常见的代糖的种类有很多,不同的代糖甜度上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而且,大家一定要知道一点:无糖饮料不能无限量地喝!

有研究显示:常喝含糖饮料有升高脑萎缩发病的风险,喝无糖饮料也有同样的风险。Framingham心脏研究(FHS)的数据显示,经常摄入含糖饮料,会增加脑萎缩风险;即便是低热量碳酸饮料,也会增加痴呆风险。虽然还没有明确的结论,但是研究者还是建议人们不要经常饮用含糖及所谓的“无糖”饮料。

总结一下:

即使是无糖饮料,也不能放肆任性地喝,偶尔馋了想喝甜饮料,适度饮用无糖饮料来解解馋就可以了。

至于控制体重,就别指望着无糖饮料了,减肥最关键的还是在于饮食结构、食物的搭配以及适当的运动。

(作者:薛庆鑫 中国营养学会会员、注册营养技师、健康管理师、公共营养师)

(审核:宋爽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