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天的寒流来势汹汹,北方持续低温,南方也罕见地出现多地降雪,本就是流感高发季节,再加上各地新冠肺炎疫情也有抬头趋势,这一切都让大家的防护意识再次提升。而佩戴口罩,是最为简便易行、又切实有效的自我保护措施。如何选择口罩,就成为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医用口罩、防护口罩,防护作用有区别吗?戴了口罩还感冒了,难道防护没有用?除了传统的医用防护口罩和外科口罩,不少朋友为了追求更高的防护级别,非N95不买,这对吗?
1.看口罩名称不如看执行标准
通常医用口罩的防护级别高于普通口罩,但是现在药店里和网络上出售的口罩名称“千奇百怪”,比如一次性医用口罩、一次性使用口罩、一次性防护口罩、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等等,普通消费者根本无法辨别其中的区别。
其实,无论名字怎么变,只要找到它们的“执行标准”就能从根本上区分了。正规的医用口罩生产执行的是医用卫生标准,比如医用外科口罩对应的是YY0469-2011;一次性医用口罩的则是YY/T0969-2013。不过,市面上医用口罩并不多见,多为“一次性防护口罩”,它的执行标准为GB/T 32610-2016,也就是“国标”。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按照国家出台的《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非医用一次性防护口罩主要的防护对象是空气污染,而非病毒等病原体。除此以外,有些口罩虽然也印有执行标准,却属于企业内部的标准,比如q/fK01-2017,这种口罩的防护能力就难以保证了。
总结一下:防护作用由强到弱分别是:医用卫生标准(YY)>国标(GB)>企业内部标准。
2.防护力够不够并不是看谁更厚
口罩之所以能够对病原微生物以及空气污染物起到防护作用,不是看布料厚不厚,而是取决于关键防护成分——聚丙烯熔喷布!医用口罩以及正规防护口罩由里外两层无纺布以及中间一层聚丙烯熔喷布构成。直白点说,包含聚丙烯熔喷布越多,防护级别也就越高。
按照要求,正规厂家的防护口罩外包装上一定要标明构成成分,对于那些没有标明执行标准和结构成分的口罩,消费者就要尽量避免购买了。
3.阻隔病毒只看防护级别可不够
很多人搞不懂一个事儿:N95和KN95,谁的防护力更好?其实,这两者的防护水平是一样的,只不过属于不同国家的生产标准。N95是指符合美国NIOSH认证的口罩,而KN95口罩符合的是中国GB2626-2006标准。两种口罩对于非油性颗粒物的防护效率都不小于95%。那么,是不是防护级别越高的口罩,越值得购买呢?根据《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防护级别特指针对空气污染的防护,而空气污染物和病毒等病原体的防护有很大不同。我们常见的N90、N95、N100,针对的并不是病原微生物的防护级别。就算是防护力已经看似很高的KN95、N95口罩,也存在医用和非医用的区别。
拿非医用KN95来说,它的生产标准为GB2626-2006,即防尘口罩标准,也就是工业防护的意思。若要满足医用,则要符合GB19083-2010标准。虽然医用和非医用都能达到95%的过滤性,但是医用标准多一种“表面抗湿性”,也就是能够防护体液喷溅。因为医护人员有可能接触到患者的体液、痰液和血液,所以这一层要求是非常关键的。总的来说,我们能买到的KN95口罩多符合GB2626-2006,对于普通人的日常防护已经绰绰有余,医护人员则必须使用符合GB19083-2010标准的医用口罩。
4.呼吸阀口罩不建议疫情防控期间使用
有一些人认为,带呼吸阀的口罩看起来就很厉害,但其实正相反,无论是流感高发期还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带呼吸阀的口罩都是不建议甚至不应该佩戴的。
所谓呼吸阀,是为了减少佩戴者呼吸阻力所设计的,也就是吸气时关闭从而隔离外界,呼气时打开来帮助呼吸。防护级别越高的口罩,空气滤过的阻力越大,呼吸的费力程度也就随之提高。对于儿童、老人或呼吸功能欠佳者,长时间佩戴口罩会加重缺氧。因此,呼吸阀口罩应运而生。
但是,这种设计的初衷是应用于空气污染,并非各种病原微生物疫情的防护。因为疫情防控期间,每个人都可能是病毒或其他病原体的携带者,佩戴呼吸阀口罩虽然可以防止外界病原体吸入,但是佩戴者却可以畅通无阻的播散自己的病原体。也就是所谓的“保护自己,不保护他人”,对疫情的防控存在极大的隐患。(作者系沧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
(审核: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急诊科主任医师汪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