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儿童“卖惨”视频:没有人应该成为流量的道具

近日,一男子发布四川省凉山州儿童虚假视频“卖惨”的事件引发关注。10月23日,短视频博主“吕先生凉山行”发布了一则“做梦都想不到,孩子想要化肥”的视频。视频中凉山州美姑县一小孩站立在破旧的房屋前,说自己无父无母,实在太贫穷,只能帮邻居干活并照顾抚养妹妹弟弟。短短时间,该视频就获得转发和点赞10万+、评论5.6万+的传播量。据最新消息,在网络发布该虚假不实视频的吕某已被依法传唤,要求其立即删除虚假不实视频,并公开道歉。

消费乃至骗取人们的同情心和善意来换取流量,这种现象如今在短视频领域不少见。与凉山相关的类似不实视频,不是第一次出现。比如,近期凉山州五部门就开展了网络市场虚假助农整治,强调严厉打击“卖惨带货”。这次被广泛传播的视频已被删除,发布者也被传唤,但是,这样的现象一再出现,还是应当引起各方有超于个案之外的重视。

首先,不能小看了这类虚假视频的危害性,它不仅是对网友的欺骗,实际上也是对当地扶贫成果的扭曲呈现。经当地政府核实,视频中的孩子虽然家庭出身贫寒,但早就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救助,真实状况与视频所呈现的“悲惨”境况完全是两回事。这一改变的背后,其实是国家和地方扶贫工作付出的巨大努力,不应该随意被一则虚假视频所抹黑。

其次,不管是卖惨营销还是虚假摆拍,说到底都是把当地的果农或儿童当作了流量素材和道具,这背后既是对当地民众的不尊重,也很容易强化一种错觉,让人误以为“贫穷”只能被展示,只能靠外界的同情才能获得改变,这一点其实恰恰有违“扶贫更要扶志”的本意。尤其是未成年儿童也被当作虚假视频的摆拍道具,被诱导在镜头前说谎,这对他们幼小心灵和价值观的伤害不容小觑。

因此,当地政府及时对这类卖惨式不实视频进行核实、辟谣,并强化对相关违规行为的治理,其实很有必要。它既关乎为外界呈现一个真实客观的凉山,也有利于帮助当地民众能够真正自信地、平等地与外界对话,而不是习惯当作被同情的对象。从这个角度出发,为了杜绝类似的情况,当地政府或公益组织,也可考虑因地制宜地帮助当地民众增加对互联网传播复杂性的认知,能更有意识地提升对类似虚假视频的警惕和戒备。

当然,类似的虚假视频一再被“复制”,乃至成为一种流量模式,主要还是一些人深知,“凉山”二字本身就自带流量,容易激发社会的同情心和爱心。针对这一状况,每个人在围观这类视频时需要多点甄别意识,同时,相关平台应该强化把关,不为这样的虚假流量推波助澜。

不可否认,如今的凉山,虽然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但依然需要外界的关注和帮助。然而,它需要的是如实的、正常的,不带偏见和滤镜的关注。任何扭曲的呈现,最终都只会制造“狼来了”效应,对真正的凉山发展百害而无一利。希望个案的纠偏,能够给各方带来警示,也让更多人看见一个更真实的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