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诗词中纳凉

今年的夏天格外热,只要出趟门,就是一身汗,仿若从河里刚刚捞出来一样。如此炎热的天气,难免有些烦躁,与其抱怨,倒不如走进古诗词中,看看古代的文人墨客们如何纳凉。

说起纳凉,老一辈人最爱说那句“心静自然凉”。这句话出自白居易的《苦热题恒寂师禅室》:“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可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当年也是这样的一个酷暑,白居易去拜访一名叫恒寂的禅师,只见禅师静坐在房间内,夏日的炎热丝毫没有影响到他。白居易不解地问道:“禅师,这里好热,你怎么不换个地方?”禅师依然很淡定:“我不觉得热啊,甚至还觉得很凉快呢!”白居易细品了会儿禅师的话,品出了其中的禅意,就写下了这首诗。或许是禅师的话影响了他,后来白居易又作过一诗《消暑》:“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相比于白居易用禅意纳凉,李白就显得要潇洒豪迈许多,他曾在《夏日山中》云:“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那年夏天,是李白被“赐金放还”后一年,他独自走在一片青翠的树林里。天气实在太热,李白纳凉如他的真性情,完全不考虑自己的“偶像包袱”。

李白纳凉还是用的物理降温法,对此,杨万里表示:其实舌尖上的纳凉也不错。初夏的午后,杨万里午觉醒来,采摘了一篮子杨梅,坐在芭蕉树下,悠闲地将它们一颗一颗地往嘴里送,杨梅酸甜的果汁浸润在口中,不远处的孩童正在嬉戏打闹。于是杨万里写道:“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闲居初夏午睡起》)孤身在外也好,人生沉浮也罢,夏日如此美好,不如品些水果,悠闲纳凉。人生啊,就如初夏的杨梅,有酸也有甜。

说起舌尖上的纳凉,初夏是酸甜的杨梅,那么盛夏时节,怎么能少得了西瓜?宋代诗人顾逢还专门为西瓜写了一首诗,没错,诗名就叫《西瓜》:“多处淮乡得,天然碧玉团。破来肌体莹,嚼处齿牙寒。清敌炎威退,凉生酒量宽。东门无此种,雪片簇冰盘。”西瓜这么好的解暑水果,纳凉时吃上一片,岂不快哉!但论起吃西瓜,宋代李重元更会享受:“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沉李浮瓜冰雪凉。竹方床,针线慵拈午梦长。”(《忆王孙·夏词》)躺在院子里的竹方床上,听着夏天的风吹过池塘,闻着满院荷花香,再将桃李、西瓜放在井水里,过了半晌就能吃上冰镇水果。纳凉如此惬意,还做什么针线女红,吃水果,睡觉!

当然,作为文人墨客,纳凉少不了氛围感。自命风流的秦观将纳凉这件事玩得浪漫无比。在某个夏日的月明之夜,秦观来到了池塘边。彼时晚风初定,池中盛开着的莲花散发着淡雅的幽香。他闲倚胡床,闭上双眼,感受着夏夜的风吹过,忽然听到了不远处船家儿女在吹短笛,笛声参差而起,萦绕在池塘的水面上。在如此美妙的氛围下,秦观也写了一首《纳凉》:“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古代的文人墨客没有现代科技加持,照样能在如此炎热而又漫长的夏日里惬意纳凉。作为现代人,我们是不是应该跟古人多学着一点?

原标题:在古诗词中纳凉